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4月中期

差异与同构:公共价值下的民生政策舆情风险评估/李 颖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颖 日期:2017-04-26 16:09:48
占优势,就会在邻避效应的作用下得到更多的应和,这不利于政策共识的达成。
  三、价值一致:公共价值导向下民生政策舆情风险评估机制构建
  民生政策舆情风险评估最终是为了吸纳不同意见、消除价值分歧,使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能够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因此,构建民生政策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应以公共价值为导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加强敏感问题分析研判,找准价值分歧
  一要准确把握舆情脉搏,精准研判舆情走势。舆情热点总是基于问题的重要程度而产生。目前舆情往往首先通过微信群、QQ群发出,随后在微博、微信、论坛、QQ等平台圈群化传播,互相刺激,助推舆情发展,特别是相关的图文、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与QQ群刷屏式、裂变式地传播,进一步拔高舆情走势。由于微信群、QQ群具有特定的利益诉求、碎片时间的合理利用、社会交往的黏性需求和封闭圈群的传播优势,常常成为人们扩大价值认同的主要方式。
  二要加强信息共享。要强化“条”与“块”实体信息的共享。现实中“条”与“块”信息分割给政策舆情的防范增加不小的难度,因此,更要进一步合理开放与共享政务数据,以做到对舆情风险的共同应对、有效处置,在做好线下舆情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同时,做好线上网络舆情的共享。如对相关QQ群、微信群等要加强监控,对煽动性信息做到全网、全屏、全时段监测,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落地。要对已经掌握的敏感信息源等做好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送,为后面舆情风险的分析与研判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
  (二)加强社会参与,促进价值交流与整合
  民生政策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政策,自然离不开社会参与。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制定地方公共政策的主体,在民生政策风险评估中引入社会参与,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就公共政策本身而言,政策是否具有高效率,直接关系能否通过政策过程迅速并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民生政策更是如此。可以说,离开社会参与的民生政策不但缺乏社会基础,更会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
  同时,要重视风险领域的对话空间及平台的构建,争取实现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可以平等参与评估过程,促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对话、协商和辩论,避免由此带来的诸多衍生性的、棘手的政策风险问题。特别是作为关系一个地方稳定和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环节,社会参与机制的构建对于化解政策风险,包容、消解分歧与冲突,有效弥合多元主体间的风险感知差异和政策分歧,切实增强政策的可接受度,进而达成某种一致认可即形成政策共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完善舆情风险应对预案,做好负面舆情引导控制
  做好民生政策舆情风险评估,离不开舆情风险预案的编制与舆情应对的演练。这就像突发事件应对一样,是降低舆情高发风险、提高舆情应对效率的重要前提。对于政府而言,完善民生政策特别是重大民生政策,更应该通过舆情风险评估,编制完善舆情风险点、舆情应急预案。一是明确谁是第一应对主体。由于民生政策涉及的部门多、层级多,作为政策舆情应对的主体,更应该在预案中明确该由谁来应对,防止部门与部门之间在应对时相互推诿,从而错过舆情沟通的最佳时机,使后续的沟通陷入被动。二是明确应对什么、怎么应对。地方政府应该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