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月中期

依势抗争—我国邻避运动抗争逻辑的一个解释框架/王奎明 王 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奎明 王 宁 日期:2017-03-15 17:29:11
合理性,同时没有表现出任何进行新一轮抗争的意愿。
  综上所述,维护社会稳定确为政府与民众秉承的共识,也是民众抗争活动不愿触及的底线,一旦危及社会稳定和个人核心利益,街头抗议活动必然随之结束,即便是邻避设施并未变迁或者停建。因为相比于环境、健康等长期的切身利益,短期核心的生存利益更为重要。所以我国邻避运动街头抗议呈现出单周期模式,即仅仅集中爆发一次高潮性抗争周期,抗争成功与失败案例均是如此。
  四、结语
  本项研究提出依势抗争的解释框架力求对于我国邻避运动中民众的抗争逻辑进行解释,相比于“法”本身客观价值判断的明确性,“势”的客观价值性判断较为模糊,但有一点,即“势”与民众的主观性价值判断密不可分,而这一主观性价值判断包括民众自身利益与客观环境两方面的内容,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综合评估,民众可以对其抗争行为进行选择。所以,基于邻避运动本身主体的多元性、抗争行为的复杂性以及所针对的环境问题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依势抗争可以对民众的抗争逻辑进行更为全面的解释。本项研究的重要发现是政府与民众维护社会稳定共识的存在,根本上决定了民众的抗争周期与激烈程度,进而决定了民众对于抗争结果的接受程度,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当然,这个接受是在利益的综合权衡之下的权宜之举。所以对于政府而言,应该客观看待民众的抗争行为,大可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民众并无意通过激烈的街头抗议危及社会稳定。这恰恰为政府与民众的合作提供了兜底性保障,政府应该让民众充分参与论证邻避设施设立的整个决策过程。只有充分的信息公开,才能够消除诸多不必要的猜忌与误解,进而科学规避和治理邻避运动。从研究本身来看,本项研究着眼于民众抗争逻辑三个阶段的宏观解释,而具体每一阶段的抗争本身必然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对于抗争逻辑的进一步微观解释是笔者下一步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
  
  参考文献:
  [1]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文史博览(理论), 2008(12):60-63.
  [2]朱健刚.以理抗争:都市集体行动的策略—以广州南园的业主维权为例[J].社会,2011(3):24-41.
  [3]董海军.依势博弈:基层社会维权行为的新解释框架[J].社会,2010(5):96-120.
  [4]侯光辉,王元地.邻避危机何以愈演愈烈—一个整合性归因模型[J].公共管理学报,2014(3):80-92.
  [5]Yucho zhu.Performance Legitimacy and China’s Political Adaptation Strategy[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Association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2011,16(2):123-140.
  [6]Zhong Yang, Wonjae Hwang. Pollution, Institutions and Street Protests in Urban China[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2016, 98(25): 216-232.
  [7]姚飞.微博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研究——基于昆明PX事件中新浪微博的统计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图表详见杂志)
 
  责任编辑 于小曼  
  E-mail:ldkxyxm@163.com  
  电  话:0371  -   63934209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