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月中期

依势抗争—我国邻避运动抗争逻辑的一个解释框架/王奎明 王 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奎明 王 宁 日期:2017-03-15 17:29:11
遵循的规范。
  对于本项研究而言,笔者认为上述框架的解释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依法抗争”与“以法抗争”解释的目标议题均为我国的农民抗争问题,而本项研究着眼于城市民众的邻避抗争问题。其二,两大解释框架所强调的法均为静态概念,解释了农民抗争行为选择的依据和准绳,实际上解释的是农民的抗争策略问题,但抗争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两大解释框架对于动态抗争逻辑的解释力不足。其三,农民抗争的原因是基于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自身短期核心的生存利益,而城市邻避运动的原因为环境、健康等长期的切身利益,所以两者抗争动机的强烈程度是有差别的,决定了抗争的逻辑也存在差别。基于此,笔者提出“依势抗争”的解释框架,力求对于我国城市邻避运动的抗争逻辑做出解释。董海军在有关农民维权的研究中曾提出过“依势抗争”或“依势博弈”的解释框架,其核心内涵是将民众抗争作为一个“知势、造势、借势、用势”的过程[3],但是与本文的“依势抗争”存在根本性差别。首先,研究对象不同,不作赘述。其次,董海军解释的依然是一个抗争策略的问题,其对“势”的研究视角为农民主观视角,本文解释的是抗争逻辑问题,对“势”的解释既包括民众主观视角,也包括民众之外的环境客观视角。再次,从内涵来看,本文的“依势抗争”简单来讲就是指民众依据情势进行抗争。具体来讲,情势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即整体抗争形势、政府维稳态势、抗议过后局势,这三部分内容分别解释了邻避运动抗争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整体抗争形势解释了“为什么街头抗议已然成为常态”,政府维稳态势解释了“为什么理性抗争成为民众的抗争策略”,抗议过后局势解释了“为什么抗争存在失败的情况,但同时抗争失败与抗争成功的案例在抗争周期和抗争强度上差别不大,均呈现出单周期高潮性抗争模式”。具体解释框架如图1所示。
  二、案例引入—昆明PX事件
  昆明PX事件是指在2013年5月昆明民众反对安宁市草铺工业园区的1000万吨炼油项目引起的群体性事件。该项目引发争议的最大问题是化工污染项目在有700多万人口的正上风方向,有毒废气将被风直接吹到春城昆明。
  2013年4月18日,昆明本地环境组织“绿色流域”和“绿色昆明”,对安宁石化项目进行了首次现场调查后认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政府信息披露不充分,并缺乏与公众信息沟通的渠道。4月27日,据NGO工作人员透露,这个项目的隐患主要是厂址位于昆明市的上风处,废气将会排入城区。于是,民众通过短信、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开始发布上述信息。5月4日下午,众多民众走上昆明市街头,在南屏广场抗议中国石油PX项目在当地落户,此次抗议和平进行,并没有发生人员冲突。5月10日,昆明就安宁石化项目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任市长李文荣、项目承建单位负责人分别发言介绍项目具体情况,并一再表示危害性不大。李文荣表示:大多数群众说不上,市人民政府就决定不上。5月16日,大量民众再次于市中心正义路口聚集。李文荣与聚集群众对话并承诺17日中午12时前开通新浪微博,与网友对话,否则下台。接下来昆明市政府通过社会媒体、单位组织等渠道向民众反复介绍安宁石化项目的相关情况,抗议活动平息。
  昆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