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9月中期

制度权威建构的制约因素分析/邢西敬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邢西敬 日期:2016-10-19 09:20:21
度符合主体价值观念或偏好,表现为行为服从和心理服从双重服从的统一;外生型制度权威强调服从的驱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强迫,表现为行为服从,但心理上可能并不服从。
  客体层面强调制度的合理性因素对制度权威建构的作用,以此为标准,我们可以将制度权威划分为合理型权威和不合理型权威。前者强调制度权威根植于制度所承载的规则和规范等内容符合合法性或合理性原则,这种制度往往能够获得主体的认同,从而树立起制度权威;后者强调制度所承载的规则和规范等内容不符合合法性或合理性原则,这种制度只有依靠外部的强制性权力得以推进,其权威建立在强制性权力之上,离开了权力基础,其制度权威难以维持。
  以制度权威构建的主体因素为横向坐标轴,以客体因素为纵向坐标轴,制度权威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类型,现实中制度权威常常表现为以下四种状态:内生合理型制度权威、外生合理型制度权威、内生不合理型制度权威、外生不合理型制度权威。
  四、结语
  在全面依法治国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语境下,我们要打破对制度建设的迷信,重建对制度执行的关切。任何制度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在制度创立的初期,制度红利往往掩盖了制度虚置等问题,在制度运行进入稳定期后,制度红利空间会遭到挤压,制度虚置问题会凸显出来。这就需要认真解决制度虚置等问题,以树立制度权威来作为解决制度虚置等问题的重要举措。
  制度权威指制度所承载的规则、规范性要素,通过与制度主体的互动,嵌入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思想内部,从而实现秩序和价值。事实性视角下的制度权威指制度相关方对制度服从的事实状态;规范性视角下的制度权威,包括制度在道德哲学层面的正当性,以及制度在制度科学层面的合理性。价值观层面的认同、制度合法性、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场域所处的环境是影响制度权威建构的主要因素。应对制度虚置问题,要重视制度权威的建构。制度权威建构的路径包括协调好政治权威与制度权威的关系,强化价值观念层面的说服和灌输,增强制度设计与安排的合法性,增强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相容性。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9.
  [2]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28.
  [3]杨龙.新政治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8.
  [4]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M].姚伟,王黎房,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8.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68.
  [6]李松玉.制度权威研究: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9-40.
  [7]汪世锦.论权威——兼论权威与权力的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21-28.
  [8]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4.
  [9]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M].郑志国,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5.
  [10]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M].刘晓,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1.
  [11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