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2月中期

基于不当督导的强制性公民行为中介调节模型框架构思:一个质性研究/陈 明 高晓英 于桂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陈 明 高晓英 于桂兰 日期:2015-05-02 16:45:55
主要有动机、迎合及有求于人。访谈中有大量类似的描述,如被访者F、I、J都描述了这种现象,如F指出“我发现有些人真挺有意思的,我们单位有些同事平时工作毫不积极,但每到年终考核、人事变更时,就一反常态,有领导出现的地方,就有他们奋力工作的身影,我们都自叹不如”。这可能表明,有的员工履行CCB是动机取向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本研究将此处描述的现象归纳为关系取向与工具性,在这些特征上,不同的员工可能对上司强制行为的感知也不一样。
  4.其他变量可能的影响。上表还显示了指向其他可能因素的描述,如嵌入,表示员工与组织感情很深,或出于各种考虑,不太愿意轻易离开组织。访谈也暗示了这种可能,如被访者G描述“如果我觉得在组织中工作起来比较舒适,与组织的互动交换也比较公平,我可能不会轻易离开,此时也许会忍受不当要求”。本研究将其归纳为组织嵌入度,可能对履行CCB有影响。还有工作流动,表示员工能够选择其他工作的能力,被访者G亦有类似描述“对上司强制的不合理要求,我第一反应是,为何我要服从?若不是现在找其他工作太难,我何必在此受你的气”。本研究将其归纳为工作流动性感知,可能会影响对CCB的态度与反应。组织的开放性也是可能的因素,被访者H指出“如果公司很封闭,外部信息无法获知,人事流动十分不便时,既不能知道其他组织是否存在类似状况,跳槽的机会也受限制,这时可能会服从”。此外,上表结果还显示经济支持、社会支持及绩效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对CCB起作用,但在访谈时并未发现相关描述,因此本研究不对其进行探讨,但可考虑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五、结论
  (一)研究模型的修正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深度访谈与开放式调查的结果,本研究对不当督导与CCB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和理论上的推演,从而为当前中介调节模型的修正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1.CCB影响因素的多维性。本研究编码结果及文本分析表明:除已知的不当督导外,如绩效压力、服从等因素有可能促使员工表现出CCB,此结论虽不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但为CCB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并未发现印象管理对CCB的作用,而后者一直被有些学者认为是CCB的另一主要原因,这种分歧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值得未来研究进行相关探索。
  2.不当督导影响CCB的内在机制。在组织行为领域的研究中,与工作有关的心理感知变量往往能较好地对其内在机制进行解释,本研究表明:当前模型中的心理安全感确实是不当督导与CCB关系的一个重要路径。但同时,分析结果也指出了其他可能的方式,如主管所拥有的权力对下属的影响(上司压力),这表明不当督导可能通过三种方式对CCB起作用:第一种是不当督导直接影响CCB,第二种是不当督导通过上司压力与心理安全感间接影响CCB,第三种则是前两种的混合效应,即不当督导同时以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对CCB发生影响。
  3.不当督导对CCB影响的因素。研究中通常存在一些权变因素或边界条件,它们会对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大小产生影响,即调节作用。在组织行为领域的研究中,个体特征(包括人格倾向)通常是最常见的调节变量。本研究显示,除经济支持、工作流动性等可能的因素外,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变量,如关系取向、工具倾向等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