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2月中期

对于权力的想象:一种网络舆情的理解视角/吴江龙 刘伶俐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吴江龙 刘伶俐 日期:2015-05-02 16:21:33
工上的快捷,但这同时也造成了信息本身的失真。此外便是信息的关注机制,通过关注,人们可以互相成为粉丝,这实质上是一种信息定制服务,传统的网络信息平台意味着用户要自己去筛选,而定制服务意味着受众可以“选我所需”,生活在自己想要的信息环境之中。受众群体的细分和在此基础上聚集起来的群体导致了受众结构的碎片化,志同道合、观点相近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汇合,却在客观上造成了舆情的观点封闭和极化。此外,微博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转发和“围观”,转发带来的是信息传播的滚雪球效应,一些微博大V能轻易地得到上万条的转发,能够吸引更大规模的关注,由此极易造成强势舆论。
  第四,想象的过程也是一种狂欢的过程。狂欢源于巴赫金(1998)的狂欢理论,意味着“颠覆等级制,主张平等的对话精神,坚持开放性,强调摧毁一切与变更一切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网络想象表面上是合理的质疑,但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并预设了一个道德审判的主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它颠覆了等级制,却又创设了另外一个等级制。通过屏幕与键盘,在同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人们可以不断地展示、重塑甚至发明自我,网络想象由此不只是对危机事件的一场围剿,更是与现实中的本我不同的另一个网络自我的再生,主体也不再是现实中自我统一的主体,而是因“他者”介入而异化和分裂的主体。
  五、网络想象及其治理
  “90后”的逐渐成长意味着中国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一代”,网络问题的治理自然不能再延续传统的管控模式。立足当下,面对未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思维也必须在网络中得到应用,为此,需要处理好如下几组关系。
  第一,体制与网络。网络作为舆情的主要载体,这些年一直处在同体制的互动和博弈之中,这种博弈不仅为民众博得了过去很难设想的言论空间,也改变了官方的传统话语模式。网络想象作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话语权力,在虚实之间又极易裹挟舆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客观上对于民意的汇集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表哥”“房叔”等典型案件的曝光上倒逼官方正视自身问题和草根民众的呼声,有利于突破利益固化的格局,有利于深化改革的推进。因此,体制需要认可和吸纳网民力量,对于网络舆情的过火,应该以克制为主、引导为辅,在划定红线的同时放低姿态,以言语叙说妥善回应网络质疑,加强立法,打造健康的网络生态,建立长效的网络治理机制。
  第二,想象和民意。网络舆情兼具民意和情绪,现实却是情绪性的言论往往最能吸引人的眼球,反而遮盖了真实的民意,但这些言论很大程度上来自对于权力的想象,它们不仅浪费了网络资源,还误导了决策,政府只有挤压这些想象的空间,才能塑造理性平和的舆论生态。为此,应该致力于建设专业的舆情研究组织,对于网络上的杂音,要分清娱乐、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分类处理,同时要尊重和鼓励网络社区的自律和自治,这不仅涉及网络舆论生态的健康,也牵涉社会转型。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进行社会建设,包容和鼓励民间网络自组织力量的培育,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第三,自媒体和专业媒体。通常意义上,自媒体强调媒体的主体是个人,即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这是网络信息极大丰富的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