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2月中期

对于权力的想象:一种网络舆情的理解视角/吴江龙 刘伶俐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吴江龙 刘伶俐 日期:2015-05-02 16:21:33
情如果没人参与就算不上舆情,无数个小兵抱着围观的态度聚集起来,一方面是公民意识崛起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反映了当下政治参与不足,使得网络被异化为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网络舆情聚集现象的参与者一般分为三类,即围观者、起哄者和领头者。领头者牢牢地把握住话语权,而起哄者则不遗余力地寻求证据去证明他们心中希望的真相,想象的逐渐完成伴随着这些所谓的“证据”拼凑出的“真相”在逻辑上的真实性,这个过程到最后走向何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在这种参与中得到一种成就感和快感。而这样一个过程对围观者的洗礼本身又回到了第一个环节,围观者在多次经历了这些环节之后,就有可能成为微博大V,在某个案例的关注和炒作上有可能一举成名,与此同时又会吸收新的小兵。
  四、网络想象的实质
  第一,网络想象源于信息的不完整和人对于真实信息的渴望,其本质是人对确定性的诉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虚拟世界也是虚拟的江湖世界,世界是假的,但这个世界中的权力关系却是真的。薛蛮子在央视的采访中坦诚,自己看到微博上的数千万粉丝时会有一种自己是“皇帝”的感觉,正是这种权力关系的真实体现。推动这种权力关系产生的正是这样一种确定性,确定性源于人对安全的需要,安全不只是人身体的安全,也是人感知的安全,安全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浙江温岭杀医案的主犯正是在自己想象的不安全之中对医生动了杀心。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也给网络世界中的人一种无力感,一种信息面前的渺小感。动一动手指我们远能看到中东战争和美国的量化政策宽松,近能看到国内的经济增长和某个地方的反腐成果,但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个体问题也是网络上大部分人的问题。无知带来无力,无力便是权力的来源,在网络上,这便是话语权。不少微博大V正是将兼容并包的这些问题与自己相联系,充当意见领袖,在其粉丝的追捧下,幻化为正义和道德的化身,现实生活中权力与利益的分配不合理在这里得到重新分配。
  第二,网络想象的实质是再建批判系统,它源于经济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价值碰撞,本质上是社会问题的反思。从发展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民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这便是意识的崛起。关注本身不只是了解,它还带来了批判和讨论。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批判是价值与现实的碰撞。观察现实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官方的言论与现实需要之间早已出现了落差,这部分可以归结为危机管理方面的不足,但核心在于价值多元带来的不协调。近年来,对于公共事务的讨论已出现政治极化的特征,因为观点的不同往往最后演化为攻击和谩骂,相互指责对方为“五毛党”“美分党”。比较而言,这些观点往往源于三个方面:传统儒家意识的回归、复古情怀之下的左派思想回归以及西方价值形态的输入。这便是网络舆论分裂为左、右和国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网络想象的形成机制是网络时代的间接后果。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的不完整和破碎。碎片化源于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在网络传播中,碎片化意指为了凸显传播个体的主体性和信息需求的个体性,话语权进一步下放的去中心化。以微博为例,其字数的限制使得传播内容被严重碎片化,精练的信息大大减少了受众的关注成本,由此也鼓励了信息在加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