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月中期

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两性厅级干部的职业晋升/李 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娜 日期:2015-03-06 17:57:14
,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性领导干部的成长规律,尤其是认识女性领导干部职业晋升的瓶颈和障碍。
  三、两性厅级干部职业晋升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方法与数据
  本文以现任厅级干部生命过程中的婚育事件及职位升迁等事件的年代资料为基础,通过计算两性厅级干部生命历程中各个时点的平均值,提出厅级干部的平均年龄层级模型和时间表。这个标志个人生命周期和职业生涯的时间表由初职、入党、生育以及晋升至处级和厅级的年龄构成,旨在描述厅级干部向上流动的年龄时序。平均年龄层级模型将厅级干部的生命历程从年代和历史背景中抽象出来,侧重个人生命跨度中生理和社会的时间,勾勒出厅级干部生涯升迁的历时性特征。本文将对男女两性和各出生组干部年龄层级模型进行比较,以期寻找性别因素和时代导致的厅级干部晋升时序的结构性差异。
  本文将厅级干部的生命历程放置到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考察不同出生组厅级干部的教育、生育及职业发展,探索厅级干部职业生涯发展的代际差异,揭示社会变迁如何影响不同年代厅级干部的生命历程。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实施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调查采用入户抽样调查和重点人群补充抽样调查两种方式收集数据,共获得418个副厅级及以上党政干部样本,其中正厅级及以上干部193个,副厅级干部225个;男性厅级干部216名,女性厅级干部202名。
  受访的414名副厅级及以上干部精英中,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11名,占2.66%;出生于50年代的267名,占64.49%;出生于60年代的123名,占29.71%;出生于70年代的13名,占3.14%。这种比例结构与现实中党政干部精英的年龄结构是一致的。由于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和70年代的党政精英样本较少,统计分析的效度不高。本文对不同出生组的比较分析将重点放在“50后”和“60后”两个年龄段,并适当兼顾“70后”。需要说明的是,调查对干部精英的抽样并非严格的概率抽样,因此,统计分析得出的比例结果,仅能反映受访干部精英群体的状况,并不能以此推论目前中国干部精英群体的整体状况。
  (二)数据分析结果
  1.厅级党政干部的年龄层级模型
  下文分析将个体生命历程从年代和历史背景中抽象出来,侧重生命跨度中的生理和社会时间,探讨厅级干部个人生命周期和职业生涯的时间表。被访的副厅级干部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46年,最小的出生于1976年。其中,有116名男性、109名女性。男性的年龄均值为50.5岁,女性的年龄均值为50.7岁。对副厅级党政干部做性别比较分析发现,男性参加工作的年龄平均为20.4岁,女性参加工作的年龄平均为19.6岁,女性参加工作略早于男性。男性入党年龄均值为24.1岁,女性入党年龄均值为25.6岁,表明男性平均工作3年多后入党,而女性则工作6年后才入党。从入党这一环节看,男性比女性具有优势。男性升任正处级的年龄平均为39.6岁,女性则略早于男性为39岁。从两性的生育期测算,此时他们的孩子大约在十二三岁,女性已经过了生育和抚育任务最为繁重的时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正处级岗位工作约6年后升任副厅级,男性升任副厅级的年龄平均为45.9岁,女性的平均年龄为45.6岁。
  统计表明,现任副厅级干部中,升任正处级的平均年龄为39.3岁,其中75%的人43岁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