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月中期

权力收敛与道德促进:领导方式转变的双动力探析/沈士光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沈士光 日期:2015-03-06 14:41:19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顶层设计的快速推进和反腐败的提速,权力滥用、以权谋私、权力傲慢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人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权力收敛的各种表现,公职人员的道德伦理有了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还是初步的,有的尚处于“外力压迫”后的“被动改进”,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权力回归常态,道德对权力的促进作用将不断显现。
  一、权力收敛的表现
  权力收敛指的是权力拥有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去随意性和去任意性、多克制性和约束性。两年来,权力收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权力乱作为得到快速遏制
  权力是政治学和行政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权力作为一种权威性的支配力量,在政治社会生活中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公共权力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之必需品,具有公共性、有限性和强制性的特征。权力的正面性毋庸多说,权力也有其负面性的特征,尤其是在一定的制度与环境下,权力的负面性不可避免,其中之一就是权力具有任意性、随意性。通俗地说,权力的任意性特征就是权力的任性而为、随意而为,它没有什么顾忌,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怎么方便就怎么用,怎么有用就怎么用,怎么高兴就怎么用。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其复杂性的一面也体现在公共权力的作为上,权力的作为设置了多方面的障碍力量,一是行政组织内部。权力作为需要受决策、审批、监督等多方面的牵制,即使在权力执行过程中,也有执行者意志上的力量。二是行政组织外部。社会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社会舆论以及习惯和价值的道德评价等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按理说,两种力量的合力足以阻止任何权力的乱作为,是什么原因会导致权力乱作为、权力无阻力呢?
  第一,我国目前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主导,这就免不了需要权力去推动。利用权力进行资源配置和整合的方式,在短期内其效率要大大高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在经济后发型国家中是一种常见的、有规律性的现象。
  第二,一个时期里,各级政府都有短期出政绩、短期求变化的动机和动力。乱作为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副产品,也是负产品,如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发展具有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也产生了严重的腐败,损害了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制度有意无意地被搁置起来,比如人大的决定权、立法权、监督权、任命权没有得到充分行使。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制定了一些对权力约束的制度规范,比如涉及“三重一大”的重大决策需要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党内经过讨论决定,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领域进行了顶层设计,十八届四中全会又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大大加强了对各级地方、各个方面的权力监督和约束。反腐败的提速使不少人看到一些乱作为的领导干部因严重违法违纪被查处,对权力乱作为起到了“急刹车”的警示作用,权力风险效应初步显现。
  2.“权力封闭”现象大为改善
  权力的封闭性是指权力有意躲避人们的目光,有意逃避人们的询问和质疑,最好是让人们看不见或者视而不见。“权力封闭”使权力运行中存在着不道德性,而不道德是权力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