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新常态下提升组织韧性的路径探索/段春明 白彦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段春明 白彦平 日期:2021-11-18 08:52:36
  【摘  要】当前,组织面临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易变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新常态化发展环境,能否提升自身的环境适应力和遭受冲击后的恢复力将决定组织的成败。组织韧性包括最小破坏识别、较快恢复速度、自我修复和非专门资源四个特征,其受资源的有效利用度、准备和规划、信息管理、替代方案和资源冗余度等因素影响。组织应通过提升组织治理能力、提升管理者的实践能力和领导艺术、充分发挥组织文化作用、改进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发挥社会网络作用,有效提升组织韧性。
  【关 键 词】组织韧性;适应能力;不确定性;冲击;组织治理
  【作者简介】段春明(1965— ),男,河南省科学技术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展教工程、运维管理;白彦平(1982— ),男,河南省科学技术馆正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20-0090-03

 

  在当今时代,组织经常面临着一个充满不确定性、易变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发展环境。在这种新常态下,有些组织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快速较好适应环境,而有些组织却因缺乏适应能力而最终被淘汰。那些能够存活下来并抓住机遇获得快速发展的组织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并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的呢?研究发现,与生命力脆弱的组织相比,生命力顽强的组织大多具有较强的韧性,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和快速恢复力。

  一、应对环境挑战亟须提升组织韧性
  在新常态下,组织发展经常会遇到诸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流行疾病、政治动荡等事件的威胁和经济不稳定、技术迭代升级所带来新业态、新价值创造方式等的挑战。特别是近些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各参与者之间的联通性日益增强,组织面临着一个万物互联互通的发展环境,任何威胁和挑战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对组织造成重大影响。这让组织管理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视组织危机应对能力和恢复反弹能力的培养。那么,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威胁和挑战,有些组织能够转危为安并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而有些组织却不能有效应对呢?研究发现,区别的核心集中在组织韧性的差异上。
  (一)准确把握组织韧性内涵特征
  “韧性(resilience)”一词最初是物理学和材料学领域的一个术语,表示物体或材料发生形变后能快速复原弹回到初始状态的能力。《牛津词典》将韧性解释为人或事物在遇到不好的事情如打击、伤害后能快速恢复的能力,或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能力。现在,“韧性”这一概念逐渐在心理学、生态学、组织管理学等众多学科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组织管理领域,“韧性”一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管理、灾害管理、高可靠性组织等方面。特别是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组织韧性内涵的解读也趋于丰富,主要从动态观和静态观两个方面进行界定。持动态观的学者从能力和过程视角出发将组织韧性视为能够开发的动态能力或发展过程。持静态观的学者从特质和结果视角出发将组织韧性视为组织应具备的理想特质或要最终实现的结果。本文从动态能力视角将组织韧性界定为组织在面对潜在威胁和不利事件的冲击时能在事前主动预见并有效规避,事中制定详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