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逻辑、成效、问题与优化/曾 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曾 贞 日期:2021-11-17 17:23:58
表明“好差评”制度覆盖率正全面提升。其次,精细化评价流程与程序设定。人民群众以及企业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客户端、电话热线、评价器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评价。按照等级,可将政务服务划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前三者为好评,后者为差评。各地根据实际制订出与评价等级相对应的改进方案,构建出从评价到反馈、问责、奖励、修正以及公开的评价流程,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质量。
  “好差评”制度运行保障机制构建。为使这一制度能够真正落地,各地建立了“好差评”制度保障机制。首先,强化整改回访监督。当出现差评时,政府部门应适时调整、完善制度。回访制度的目的在于提升整改速度与质量,使政府部门能有效解决和应对差评,从而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其次,差评申诉机制。当政府部门受到不合理差评时可进行申诉,避免行政乱问责问题出现,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评价人行为。再次,竞争排名。这既是一种荣誉激励,也是一种排名压力。很多实施“好差评”制度的地区按照好评与差评数量对部门以及人员进行排名,精准施压的同时增强了政府部门以及成员的竞争意识。
  “好差评”制度创新式发展与运用。首先,政务服务立体式评价。一些省份在五级满意度评价外还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访问等形式的评价,使群众评价覆盖面更广、数据更加真实。比如,贵州、江苏等省份设立了“我评价”“百人评”等专栏,调动了群众评价政务服务的积极性。其次,创新运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与官员问责、绩效考核的关联程度越高,表明地方政府推行政务改革、提升行政效能的决心越大。有的地方政府将服务能力、服务态度作为重点评价内容,明确领导干部责任清单。再次,强化制度管理,压实领导责任。四川巴中、广东广州等地区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推进;还有些地区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由地方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一方面提高了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部门协同。
  (二)运行困境
  群众与企业的制度参与度急需提升。浙江、广东、贵州属于“好差评”制度试点地区,较早开始实施相关政策,但调查显示三省群众参与度分别为21%、13%、8%,参与度低下也难以展现出人民群众的政务需求。在其他省份,绝大多数群众和企业表示对该项制度不熟悉、不知道。一方面,这与该项制度推行时间较短有关;另一方面,则与群众政治参与意识不高联系密切。调查显示,即便是政府人员邀请群众办理事件后立即评价群众也不愿参与,有的不会评,有的不敢评,有的认为这是一种麻烦。当评价主体缺位时,“好差评”制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急需提升群众与企业在该项制度中的参与积极性,以形成有效评价数据。
  政务服务事项公开不畅制约制度功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反馈人民群众需求、反映政府行为问题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这就意味着充足、高质的数据是该项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但现阶段很多地区在实行该制度时出现了数据公布不完全、数据质量低下的问题。在公布办件数量地区中,还存在着延时报送、数据错误、格式不统一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观念转变不及时,未坚持公开性原则,依然封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