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逻辑、成效、问题与优化/曾 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曾 贞 日期:2021-11-17 17:23:58
产物,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下,服务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具有一致性。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是服务型政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形态展现,再次明确了政府的服务职能以及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从本质上来说是政府与社会相合作的多元治理新模式。
  (二)运行逻辑——双重赋权
  国家治理复杂性较强,需要整体、协同、精准治理体系予以支撑,官僚制与科层制的弊端以及政府管理与服务的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治理需求。在政府内生动力不足情况下,积极引进外部动力、形成双轮驱动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外部动力也就是社会性理论,但中国又呈现出“弱社会”状态,因此当前的关键问题就是赋权社会,使社会能够成为制约政府的重要力量,在这种逻辑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也就成为赋权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分析具体赋权逻辑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权力赋予主体是中央政府,客体是社会即群众与企业,权力指向是地方政府、基层政府的政务服务,也就是中央政府协同社会力量对省市县乡各级政府行政效能的监督与管理,这是符合中国现实的制度性安排。
  首先,主导权赋予。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使得政府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人民群众一直是被管理的角色。但随着社会转型与理念转变,人民群众的治理主体地位逐渐凸显,遗憾的是现有制度在人民治理主体地位方面的保障力不足,致使政府主导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虽然近年来社会舆论压力对政府的影响逐渐加强,但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依然使得群众处于弱势地位。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上,虽然中央政府属于委托方,具有对地方政府任命、管理、监督、问责等多项权力,但同样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很多情况下中央政府监管不足。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发展有效解决了政府与社会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央政府能够通过数字技术精准了解地方政府政务服务情况,借助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及状况分析地方政府治理效能,转变央地关系中地方政府信息优势的地位,解决政社关系中政府绝对主导的问题,确保社会力量在中央政府帮助下能够掌握对各级政府的主导权。
  其次,强监督权赋予。监督权早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本研究使用“强监督权”一词重点放在监督的有效性与权威性层面,也就是强化公民监督对政府的威慑力。人民群众、企业作为政府服务对象,是公共服务需求方,能够直观反映政府公共服务、公共产品质量高低,如果需求方处于弱势那即便供给质量不高也很难进行完善与转变。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力量的“声音”,人民诉求与官员问责相挂钩的制度设计迫使领导干部加强对社会力量的重视,也使得社会主体能够与各级政府进行相对平等的对话、互动,从而提高政府服务供给质量,使政府服务供给真正契合社会服务需求。
  三、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成效与问题
  (一)制度成效
  “好差评”制度落地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全国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完善,为该制度实施提供了相应依托与保障。截止到2020年7月份,有32个省份以及46个国务院部门已全面介入该平台,用户注册量已近4亿,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