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0月下期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逻辑、成效、问题与优化/曾 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曾 贞 日期:2021-11-17 17:23:58

   【摘  要】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协同性、精准性等特征,是中央政府向社会力量的一种赋权,能够提升社会对政府的主导权与强监督权。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落地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机制有序构建、评价结果创新运用等成效,但也存在着社会参与度低、公开事项不畅、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为达到预期效果,各级政府应激发群众与企业参与热情,保障评价主体积极性;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共享理念;强化整合与协调效能,加强“好差评”制度细节建设;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构建结果应用的反馈与公开机制。

  【关 键 词】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型政府;赋权;治理
  【作者简介】曾贞(1979— ),女,广西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警务及涉警舆情。

  【中图分类号】C936;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20-0053-04

 

  一、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概述

  (一)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提出与价值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将政府政务服务的质量交由人民、社会与企业进行评判。随后,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纷纷进行试点工作,推进了政务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对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进行了全面部署,也标志着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与开展。
  从根本上来说,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是强化行政体系外部监督的重要举措,以制度赋权的形式真正增强人民与社会对政府部门监督的权威与威慑,促进“强政府—强社会”的尽快形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政策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1]当前我国虽然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但政府政务服务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数据共享不畅、重复性劳动、相互推诿等。“好差评”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够以评价倒逼政府部门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工作质量、治理效能。二是推进政务服务的群众与社会导向。之前在行政部门中存在着很多“唯上不唯下”、公共决策偏差等问题,“好差评”制度直接将人民群众的感受、体验与政府工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各级政府更好地倾听人民群众的真正利益诉求,这是政府工作宗旨与工作原则的具体展现,是依据服务对象要求做出转变的良好契机。因此,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能够以小切口起到大的撬动作用,促进服务型政府更快建成。
  (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的结构维度
  要全面了解该制度,需要从该制度出台背景、政策意蕴、目标指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可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划分为七个维度。第一,公共维度。该制度出台是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背景下,是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权力优化与公共利益提升的重要举措。第二,主体维度。“好差评”是由人民群众、企业给出的,主体多元性展现出治理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同时这也进一步明确与展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