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4月下期

城乡社区治理中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制度分析/李 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华 日期:2019-04-12 11:55:18
、热线电话和意见箱等,但是,真正能够采用和通过上述渠道与政府沟通的普通的农民仍然是少数。信用体系这一界面使得每一位农民能够与政府就自身信用记录及其应用情况展开直接的交流和互动,界面上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治理主体的共同利益,改变了农民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被动”地位,客观上有效介入和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主观上农民也可以对政府自身守信践诺情况加以评价,从而形成治理上的互动和双向交流。这一点正是城乡社区“法治”建设的亮点所在,也是信用体系在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建设的突破之所在。传统上的依法治国,在“官本位、权本位”的影响下,被片面地理解和执行为“依法治民”,即依据选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治理人民,被表述为“三治三不治”,即“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内”“治民不治官”。党政机关借助手中的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及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扩大自身权力、职能和实现自身的管理目标。这种片面的、出于“官本位”思想的“依法治理”背离了城乡社区治理主体之间平等、信任、互相尊重的前提和基础,也背离了法治的根本在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和初衷。由此,也提出了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着力点——政务诚信建设的改进和深入。
  四、城乡社区德治实践与信用体系作用机理的制度分析
  德治以伦理道德规范为治理的准则,是社会传统舆论作用于个人修养的“软治理”。L村通过构建积极的诚信、向善文化,实现文化的规范制度作用,发挥了城乡社区德治的支撑作用。L村通过开展“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在村里树立以“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关爱他人等为评价标准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倡导了孝亲敬老、和睦邻里的文明风尚,还评选出诚信示范户25个,营造了建设和谐家庭的良好氛围,整个L村尊老爱幼、讲文明、懂礼貌、爱环境蔚然成风。
  L村向善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绝不仅仅是通过自我教化和宣传教育就可以取得的。L村良好的村风民俗更多的是得益于将道德约束通过信用体系上升为规范制度体系,使得道德“软约束”通过信用体系变成了“硬杠杠”。例如,构建L村信用管理体系,把热衷于文明建设的行为与个人荣誉及信用加分有效联系起来,推动了L村文明建设。在信用体系的引导约束下,守规矩、讲信用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L村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大为改观,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的积极作用。
  正是利用信用体系的一条条细则,L村解决了不利城乡社区治理的诸多难题,村民素质不断提高。诚信档案成为L村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失信自己买单、守信处处方便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农民主体在情感上、认知上、行动上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文化和规范产生了积极的认同,并内化于自己的行动。以往村干部挠头的纠纷处理有章可循,以往村民难改的陋习逐渐消失,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逐渐高涨。
  五、城乡社区自治实践与信用体系作用机理的制度分析
  城乡社区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和实现广大村民群众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治理。让村民群众当家做主是城乡社区治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城乡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所决定的。在这一点上,新时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