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2月中期

《周易》谦德文化的理论意蕴及其当代管理价值研究/张云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云河 日期:2017-01-22 16:31:55
德文化体系中的合理内核将会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使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新的时代触接、生发出新的生长点,以对工业化及其带动下的城市化造成的人际交往的淡漠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空乏起到积极的救治作用。
  (二)谦德主体的泛化
  《周易》谦卦爻辞,区分了谦谦、鸣谦、劳谦、 谦等几种保持谦逊的德性行为,同时,多从君子的视角阐述这些德性行为的施行主体,认为君子是保守谦德的代表人物。在帛书《缪和》中,谦德主体更多地指向所谓的圣君,甚至说到“非圣君,其孰能以此终”。可见这样的品德并非黎民所能具备,甚至其施展的空间也非普通的百姓日用。其实,针对“小人”而言,其不是不能行谦之德,而是不能固守谦德,即不能做到自始至终的坚守,其易因个人私利、外部诱惑等因素迷失方向,因此程颐遂认定只有君子方能善守善行谦德。
  圣君与现代意义上的君子相比,最为重要的区别在于圣君除了具备异于常人的“有道明君”品德特质之外,更是在社会地位与权力占有方面远超于普通人,其被定义为“君临天下”的社会理想统治者。《缪和》将谦德视为圣君的重要品德,根本性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这样的品德,完善圣君对于社会的有效管理,使人们安心于生产生活。而在《韩诗外传》中,谦德的指向就从圣君这样的社会理想统治者泛化为伯禽这样的普通贵族,并且在这期间将其明确为“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国家,小足以守其身”,即从经国纬政的大道落实为人生日用之常理。事实上,通过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的对比,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谦德的指向由政治活动的主导者向参与者转变,谦德的主体指向完全可以变成一种一般人的品德修养,与社会地位没有直接联系,与帛书《缪和》所指更有了本质差异。正是在孔子的改造与后世儒家的大力推行下,儒家的品德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要素,谦德也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百姓最为倚重的品德构成因素。
  三、谦德文化的当代管理价值
  管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社会成员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成功的行为管理,而行为管理方式必须适应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无法也绝不可能完全套用西方企业管理模式。这需要人们从已有的自身优秀文化中去探寻和凝练,从谦德文化中汲取合理养分。《周易》的谦卦思维与现代科学管理思想交融互补、协调相济,足以引导管理者走出现代管理的一些困境与窘况,引领企业经营管理得以顺利发展。
  (一)敬畏规律和理性
  根据对谦卦爻辞初六、六二、九三、六四、上六的爻辞和小象辞的逻辑性展开阐释,可知谦卦涵盖的不仅仅是言词上的谦恭,还包括劳作过程中的谦虚,辅佐过程中的谦和及人际交往中的谦让等,是全方位地对谦虚美德进行论述,将谦德定位为宇宙间普遍的道理,谦德的内涵要求人们懂得社会、事物规律的不可忽视性。“以天行而言,盈者则亏,谦者则益,日月阴阳是也。以地势而言,盈满者倾变而反陷,卑下者流注而益增也”[4]。程颐依托自然现象阐释戒骄戒满的重要性,物极则反即为此理,且“谦,亨”的意思是谦虚不唯表面的礼仪形式,必须基于内心谦虚的动力这一规律,才可“君子有终”,主张以谦退超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