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0月中期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资本缺失及改革路径/尹晓玉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尹晓玉 日期:2016-12-08 09:41:51
更大程度上表现出对生产生活的真实诉求,这就使得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实现互利合作的长远目标。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加强乡村信任资本的积累,能使农民彼此之间更加团结,促进农民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合作,进而达成集体行动的一致性。这有利于激发和释放农民个体和组织的活力,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维持农村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互惠规范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基层社会主体行为
  信任是一切行动得以进行的基础,而规范能促进信任产生。人们可以在一个诚实、合作的群体中产生基于共享规范的期望,共享各种服务。我国传统农村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亲属关系为中心的熟人社会,农民对家族关系、乡规民约的认同使乡村社会能够长期维持历代人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生存准则。农民在彼此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自觉遵从社会行为规范,及时纠正自私自利行为,形成互惠互利的共同价值观。正是这种互惠规范能够对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及乡镇政府等供给主体的行为产生一种制约和规范作用,激励和督促他们积极投入乡村社会建设,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非制度化保障。
  (三)关系网络有利于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优化农村秩序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做某些决定时,往往首先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若村民都不想承担集体行动的成本,便会出现“搭便车”现象,集体行动困境便随之产生。但是,在一个拥有大量社会资本存量的共同体中,网络有利于解决集体行动困境。农村的亲族、村小组、村落等基层社会组织构成农村环境下的社会网络,形成了潜在的乡村社会资本。网络社会资本将社会成员整合为一个利益整体,能有效阻止集体行动困境的产生。在信任和规范的基础上,各类基层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形成协同供给、合作供给的局面,有利于满足农民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二、乡村社会资本缺失: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障碍
  (一)乡村社会资本的缺失及其原因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观念性资源、意识性资本,对农村社会发展实践具有反作用。它融合于农村社会中,时刻影响着村民的思想和行为。乡村社会资本缺失是指农民之间的普遍信任度降低,农民在乡村社会网络中相互认同并自愿遵从的行为规范被破坏,农民和基层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下降。信任、规范和参与网络资本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重要障碍,大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基于地域、血缘关系网络形成的传统乡村社会资本也逐步走向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因素在乡村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不断升高,并逐渐成为主宰因素,而集体经济时期的传统家庭、宗族社会资本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退居次要位置,这就使得乡村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的“圈子”出现裂痕;当这种无形“圈子”的社会资本被破坏时,作为个体的村民,其精神力量就会被削弱,进而波及整个乡村社会。这些是导致乡村社会资本缺失的最重要原因。具体而言,一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农村土地被大量占用,原有的乡里乡亲、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