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8月中期

中国乡村复兴研究: 学术进展与未来走向/沈费伟 刘祖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沈费伟 刘祖云 日期:2016-09-12 16:54:00
、社会、文化、环境与管理等的有机统一体,真正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真正重塑乡村价值。再次,对乡村重建的解读。孙胤睿(2014)认为,乡村重建就是恢复乡村原有的风貌、重塑乡村风骨、重新赋予乡村活力、重现乡愁的运动。赵旭东(2007)则指出,乡村重建是使乡土社会的农民能够通过既有的“农民—绅士—国家”三维的结构重返乡土秩序的和谐。而费孝通的乡村重建思想主旨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乡村的各种因素进行重组、整合,以此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新农村”。最后,对乡村建设的理解。肖唐镖(2004)将乡村建设看成是在相对于城市的乡村地区进行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在内的综合建设和发展。何慧丽等(2012)认为,乡村建设本意就是乡村文明复兴。
  第二,乡村复兴的研究价值。关于乡村复兴的研究价值,目前学术界集中于由乡村危机所引发的多重农村社会矛盾,迫切需要通过重新定位乡村的地位,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从而明确如何通过乡村复兴来达到乡村繁荣、再造乡土、重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杨经华(2012)认为,现阶段研究乡村复兴议题,重构乡土价值,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乡土文化从当下城市对“现代性”和“文明”的垄断中突围出来,重新寻回失去的价值尊严。何慧丽(2012)提出,在现时过度城市化形势下,乡村复兴的重新阐释,是对乡村乃至民族生命之根的重新发现、发扬和创造,也是乡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和而不同”的合和之道的自觉践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第三,乡村复兴的路径选择。已有研究均表明,乡村复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实现路径是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来达到乡村复兴的目的。翁鸣提出,乡村复兴应注重六个结合: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二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任务与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相结合,三是新农村建设与美化生态环境相结合,四是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五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六是新农村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1]。申明锐、张京祥从乡村规划研究的角度指出,构建新时期乡村复兴的三层价值,即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2]。综合而言,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的路径包括重振乡村产业活力、重塑乡村文化魅力、重组乡村治理结构、重构乡城平等互补格局及重建乡村政策保障机制。
  (二)乡村复兴的研究范式
  在乡村复兴的研究视角及方法论拓展层面上,学者们主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学术兴趣,对乡村复兴这一学术议题从政治与行政学、社会学、地理规划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视角,采用个案研究、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并在对整个乡村社会复兴的整体性研究和对乡村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单个方面的分散性研究两种研究路径上全面展开,针对乡村复兴这一议题进行系统性的考量和探究,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和研究面向,从而提炼出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
  第一,乡村政治的再造。裘斌、郑德荣(2013)认为,现阶段制度不完善、乡村干部行为不当及普通村民的公共参与素质低等是制约村民公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