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4月中期

人情化管理:概念、谬用及其改进路径/梁俊山 陈 婷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梁俊山 陈 婷 日期:2016-06-07 10:47:21
观点在逻辑上正确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它必须合乎人情。事实上合乎人情,即‘近情’比合乎逻辑更重要……中国人会想尽办法反对合乎道理的事情。”[2]中国人做事必须合乎人情,近情比合乎逻辑更重要。人有人情是符合常理的,但是当今我国管理中的人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阻碍因素,这主要是后来将人情异化或是理解偏颇的结果,使人情化管理变成管理人情化。西方自工业革命起,其管理学经历几次大改革,出现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这些管理思想被大量引入中国,并在中国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传播。而在接受过程中,因放弃了自己传统思想中的优势,忽视了人情的存在,导致了许多问题。
  (一)管理中人情的不当利用造成的制度危机
  1.完全不报恩,造成制度危害
  现代组织机构的管理讲求报恩与寡恩相结合。报恩,是传统伦理道德范畴的内容,即组织运行重视人情的作用。相反,寡恩,即组织运行依据严密的规章制度,完全不讲人情。不报恩是人情运用的一种极端。制度构成了组织运行的框架,对组织至关重要,严密的制度能加强组织管理,但古人说“者易缺,皎皎者易污”,严密的规章制度,会严重束缚人的手脚,限制人员才能和潜力的发挥,造成制度危害。
  2.完全不寡恩,弱化规章制度
  利用人情的另一种极端就是过分重视人情,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造成部分组织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人情的泛滥只会带来组织的表面和谐,如果缺乏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对员工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就会给组织带来关系生死存亡的制度危害。
  (二)激励机制设置不当,激励效果不能充分显现
  1.忽视员工的多种需要
  激励与动机有关,即与内心一切条件、希望、愿望、动力有关,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现代管理学家普遍认为,每个人在同一时期具有不同的动机,激励的完成也不只是满足一种需要。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更看重物质奖励以外的因素,如中国人选择一项职业时,除考虑工资福利以外,还要看工作是否有面子。如果领导者或管理人员单纯重视对员工的经济激励,忽视其情感需要,那么员工会感到不受重视,该组织也可能面临离职率高、组织缺乏活力的风险。
  2.激励制度缺乏弹性
  为了使工资奖金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现在的组织大部分采用绩效工资方案,即在绩效测量的基础上支付员工工资的薪酬方案。绩效工资方案下的个体工作业绩与获得的奖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而具有激励效果。但是,激励效果有限,绩效工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
  第一,从纵向上看,薪酬起点和发展速度不均衡。在同一职级不同职类的员工,由于存在不同起点和薪酬标准,每年的增幅也不相同,致使员工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基于公平理论,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从消极意义上讲,员工会降低自己的努力水平,或者为他人的工作制造障碍,使其目标难以实现,或者离职。这种状态如果不加以调整,就可能降低组织的工作效率、产品或服务质量。
  第二,从横向上看,同一职级的员工无法体现绩效差异。由于个体能力的差异,同一工作的完成效果和绩效也存在差别,但由于绩效评价缺乏科学依据和规范操作、考核标准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