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4月中期

人情化管理:概念、谬用及其改进路径/梁俊山 陈 婷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梁俊山 陈 婷 日期:2016-06-07 10:47:21
社会虽已逐渐淡化,却深深影响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诸多层面,影响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影响中国组织的管理方式。德鲁克在评价中国式管理时说:“日本的秘密在于它能把家庭的因素从现代企业中完全剥离出去,而中国式管理的秘密可能在于把家庭因素融合到现代企业中来。”这种家庭式管理的关键就是融入人情。
  二是儒家文化形成了人情化的思维习惯。儒家文化内容丰富,归结起来有仁、义、礼、智、信、孝、悌等,规定着中国人的人情教化和思维习惯。儒家思想的核心:一曰仁义,一曰忠恕。仁者,爱人,这种爱不是狭隘的爱,往往推己及人,由爱自己人扩大到爱所有人;义即义气,指为情谊甘愿为他人承担风险甚至自我牺牲的气度,自古为中国人所颂道和追求。所谓忠恕,即对人忠厚,宽恕人。无论是仁义还是忠恕,儒家思想所反映的都是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这种群体意识使中国人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交往也更具感情因素。
  三是礼规范了人情的伦理范畴。礼,即行为规范,最初是古代宗法制度中用以区分尊卑贵贱亲疏的规定,是儒家思想中政治和伦理的范畴。中国是个伦理社会,古代中国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现代社会虽然已经没有等级观念,但社会分层依然存在。推及组织中,下级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越权,这就是伦理。
  中华文化看似错综复杂,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情字。情寓于法,法中融情,由情生道。中国人善于用情去管理组织,如果仅仅用规则、法律去管理社会,未免过于死板且难以触动人心,若辅之以情感和道德,则可以事半功倍,效果也更持久。因此,以情为特点的管理方法就成为中国首要的管理方式,同时也是中国式管理的根源。
  2.从中西方管理的区别来看
  一是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别。从历史渊源来讲,西方社会是神本社会,讲求天赋人权,人要按照天的意思来办事,所以要制定条约,实施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中国社会是人本社会,古代皇帝自称为天子,“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都要听皇帝的号令,中国人自古就很擅长制定法律,但实施起来又会受到权力的制约。西方社会经历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社会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人治思想根深蒂固。从国民性格来讲,西方人直来直去,做事讲究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中国人性格能屈能伸,认为不公平时也能忍辱负重,而内心自有盘算。中国人做事不完全看事情是否合法,而是看是否合情。了解这一点,就明白实施中国式人情化管理的迫切性。
  二是西方管理学的主要思想并不完全切合中国的管理实际。西方式管理的三大主轴——目标管理、内部竞争与绩效考核[1],在实际的管理应用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很快被引入中国组织,刚开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就暴露出问题。在中国组织中,如果完全按照西方制度体系做事,就会违反人性,破坏组织文化,对组织而言,难以凝聚人心;对于个人而言,可能使感情受到伤害,达不到个人归属的愿望,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二、管理实践中人情化的谬用
  我国管理中存在人情是由来已久的,是中国人的民族性决定的,是中国人情化传统在管理层面的反映。正如林语堂在其名著《中国人》中写道:“对中国人来讲,一个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