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4月中期

公共行政的价值变迁及未来追求/王友云 朱宇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友云 朱宇华 日期:2016-06-07 09:59:25
漫旅”,“我们应用心灵去感知、体验和诠释我们所面对的公共行政世界”[7]13。未来的公共行政是服务行政模式,政府应定位在服务的角色上,强调社会主体与政府合作,积极发展合作关系,推进多元协商社会共治。其理性形式是宏大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是一种普遍意义的理性制度和科学诉求,其基本内涵是正义、民主、平等、以人为本、交互主体性、对他人尊重等价值理念。未来公共行政应致力于公共性追求,致力于人的创造性发挥,致力于伦理价值和伦理精神的培养,正如新公共行政学者弗雷德里克森所倡导的那样,公共行政应以入世精神、批评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对公民负责,公平地、乐善好施地服务于公民。
  中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中国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也已经提醒我们技术至上的管理行政模式必须转换。发达国家会陶醉在他们创造的工业社会发展成就中,维护既有的世界秩序和结构。人类正走向后工业化时代,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与创新的重任已经落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身上。我们不能重复西方走过的路,必须根据全球化的现实、拥有全球化视野和后工业化取向,立足自身问题,确立自身的发展策略,同时把自身问题的解决与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联系到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1]毕瑞峰.论公共行政的领域化发展[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1):89-92.
  [2]张康之.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的行政学主题(一)[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1.
  [3]杰?D.怀特.公共行政研究的叙事基础[M].胡辉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66.
  [4]张康之.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J].东南学术,2005(1):49-55.
  [5]王春福.公共治理变革中的理性谱系解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44-50.
  [6]杰伊?D.怀特,盖?B.亚当斯.公共行政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刘亚科,高洁,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7]全钟燮.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解释与批判[M].孙伯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郑崇明.公共行政学的起源、演进与现代性困惑——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解释[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3):43-49.
  [9]戴黍,牛美丽.公共行政学中的批判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5.
  
  责任编辑 王 惠  
  E-mail:ldkxwh@163.com  
  电  话:0371 -  63910574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