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月中期

从合法性认同到正当性保障:基层政府民生为本理念的变迁之向/王青平 范炜烽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青平 范炜烽 日期:2016-03-14 15:16:46
。只要社会调剂是有效的,它必定是防止“拉美陷阱”“马太效应”“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贫富差距拉大问题最有力的政策工具与可靠途径,更是取得民众价值认同、夯实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有效手段。
  四、以正当性增进合法性:基层民生改善行为的价值指向
  从合法性认同到正当性保障实质是为民谋利这一基本问题的两大方面,如果说合法性认同是为民谋利的静态体现,那么正当性保障则是其动态表征。也就是说,只有当人民生活得以不断满足时,政权才能得以长久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各阶级)的人民都能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民众认同是合法性支持的特定形式,而将这种认同升华为政治情感的关键在于执政绩效。也就是说,倘若能给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必将得到巩固;否则,国家法律制度虽然能够规定某政党的执政地位,但如果在实践中它不能代表民众的根本利益,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支持和认同,它的执政地位也就无法保证。对广大基层政府而言,应在坚持这一价值共识的同时,以服务型政府的本色,从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着手,不断加大民生保障的力度,以期在增强民众的价值认同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执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伟.关于“党内民主”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4):74-80.
  [2]杨建顺.权力规制与权利保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17-525.
  [3]石元康.天命与正当性:从韦伯的分类看儒家的政道[J].开放时代,1999(6):5-23.
  [4]景天魁.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罗建文,王霞.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论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87.
  [6]张艳丽.民生改善问题及规制路径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11(l0):79-81.
  [7]曹会勤,储小平.地方政府规制、企业家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9(3):88-108.
  [8]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61-162.
  [9]袁纯清.民生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N].人民日报,2009-08-17.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电  话:0371  -  63919054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