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0月中期

论网络谣言对政治文化的威胁及其治理/李 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娟 日期:2016-01-18 17:25:17
  如何做到使正当的网络言论获得充分自由,同时有效减少或制止网络谣言的传播,这是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对造谣者进行严厉打击,对传谣者进行柔和的事实教育,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网络谣言活动参与者,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对网络言论的误杀,这里强调的是适度合理的网络谣言控制。对网络谣言的定性和打击不能凭借感觉和想象,而是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预测。网络信息鉴别研判是网络打击或网络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提供统计和推理技术,应用搜索引擎、数据仓库和数据发掘等基础设施,客观全面地分析“网络谣言嫌疑”,从随机的数据信息中辨别网络信息的性质。其次,坚持宽松原则,抓严放轻,以免误杀正当的网络言论。再次,采取关键点控制原则,拒绝全景式监控和地毯式排查。根据目前网络谣言发生的特殊性,对国家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和关键领域的舆情进行密切关注,对关键事件和关键地点进行严密监控;对有关敏感事件的网络言论进行特别监控,必须及时充分调研,防止恶化和丑化政府的言论和行为发生。负面情绪最容易受到谣言的蛊惑,因此,要敏锐地嗅到社会负面情绪,对有负面情绪产生的极端言论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从而达到教育群众、消除负面情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若建.虚实之间: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谣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
  [2]周裕琼.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4.
  [3][美]凯斯?R.桑斯坦.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M].尹宏毅,郭彬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24.
  [4]柯贵幸,迟毓凯,王波.非常时期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和应对策略[J].社会心理科学,2009(1):29-33.
  [5]李乐.网络谣言刑事追责问题探讨[J].福建法学,2012(3):61-65.
  [6]金太军.创新社会治理与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的重点场域[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5):90-94.
 
  责任编辑 王 惠  
  E-mail:ldkxwh@163.com  
  电  话:0371 -  63910574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