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7月中期

权力生态的重建与权力崇拜的终结/刘 崧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 崧 日期:2015-09-21 15:24:24
:怎么制约?用什么来制约?从理论上说,制约权力至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以法律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责任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等。这几个方面其实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说,以权利制约权力需要以完备的法律为前提和保障,以法律制约权力也需要以公民具备权利意识和自觉为条件。不管是以法律还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在一个低参与度和政治冷漠的官民二元格局社会里,事实上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重建权力生态,还需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牟宗三曾区分政道与治道,并认为中国政治的一大问题是只有治道而无政道。这为我们思考权力生态问题提供了一个宽阔的思路。完整的权力生态应该是政道生态与治道生态的有机统一。所谓政道,是针对政权而言,简言之就是关于政权的道理。所谓治道,是指治理天下之道,或处理人间共同事务之道。政道是第一位的,治道是第二位的,治道应该以政道为基础。有政道之治道,是治道的客观形态;无政道之治道,是治道的主观形态。牟宗三以为,中国历史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只有治道而无政道的主观形态中,只有周期性的王朝更迭而没有根本性的变革进步,历史体现为一治一乱的循环状态。历史前行至今,中国的政治不可能再重蹈覆辙,不可能再陷入治乱循环的状态。
  (一)建构政道:以宪政和法治树立政治正当性
  建立政道的根本途径是为政权找到正当性(合法性)之基础。中国自先秦以来,历朝历代的政权都是靠打天下而来,政治合法性之基础建立在打天下这一事实上,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今天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不能再寄托在这一事实上,而必须转向宪政之路,否则就无法超越成王败寇的旧逻辑。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现代政治体系有三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国家、法治与责任体系,而中国只具备其中一条,即强大的国家[15]P435。法治与责任体系的稀缺可以在中国社会的官民二元格局里找到根源。在这种格局中,民众普遍缺乏政治参与动力和参与意识,形成普遍的政治冷漠。于是形成了中国人一种奇怪的悖谬:一方面是全民性的官本位思想和权力崇拜,另一方面却是群体性的政治冷漠和低参与。其根源何在呢?答案也许在“家”里。费正清认为,中国文化过于强调家庭的地位而缺乏健全的民族主义,这对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社会(中国)的另一个特征是,没有民族主义思想作为公共生活中的动力,个人是这样的依赖他的家庭,使他简直不可能作为一个忠于国家的公民而活动。”[16]由于“缺乏强有力且有凝聚力的社会其他阶层,中国社会几乎不太可能进行动员并反抗国家集权,因而也就无法形成一个程序性的责任体系”[15]P73。于是,可操作的程序性责任体系的缺乏导致了民众的普遍不参与,但同时民众的普遍不参与又默认并放任了这种责任体系的空缺。这是中国政治的一大恶性循环,官民二元格局因而凸显。如果说中国政治中也存在负责制的话,那也只存在于官僚体系内部,而且主要是向上负责的单向机制。福山认为,当代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其负责制只朝上,不朝下”[15]P436-437,而中国未来的大问题在于,“迅速发展所造成的社会大动员,能否导致对更多政治参与的难以抑制的需求”[15]P430。中国未来政道之确立,必须正视这些日益凸显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二)改善治道:建立非人格化的现代治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