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2月中期

新媒体下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向长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向长艳 日期:2015-05-02 16:27:08
面信息还是负面信息,要想控制这条信息,都是难上加难。
  信息把关人消失。新媒体传播是兼具传播者和媒介两种角色、简化了信息的传播路径。同时,作为传统领域里的信息把关人角色缺位,新媒体随时随地都可能制造信息、传播信息。这导致充斥于每个角落的新媒体信息充满不确定因素。
  新媒体意见表达的去地域性,使公民对民族和国家观念淡薄,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极大挑战。网络是无疆界的,它的多元化使各种文化不断冲突、融合,使民众的民族和国家观念日益淡薄,对政府的质疑声渐多,给政府进行舆论引导带来一定困难。
  信息的形式多样。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以文字、图片、语音、影像等多种方式传播,并通过多平台如电脑、手机、电视等传播,让网络舆论以多种形式再现,加大了引导难度。此外,以个性化设置著称的新媒体信息,带有草根化、感性化、碎片化特征,造成网络信息的随意性和低可信度,这些多样化的信息给社会大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公民个体的社会特征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的社会性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入侵,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社会不良心态和浮躁情绪在网络中肆意渲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感受到了各种由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如科技进步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带来的自然灾害,改革进程中的贫富差距所带来的心理失衡等,人们越来越焦虑、紧张、困惑、不满。情绪型舆论大量充斥于社会,而网络开放性、虚拟性的技术特征给情绪型舆论提供了传播空间。
  传播个人主义的到来使网络成为网民彰显个性的平台。新媒体信息部分充斥着个人的生活感受、基于个人价值观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见解等,无疑会带有个人的偏向,夹杂着个人的不良情绪,对网络表达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影响。
  公民主体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民个体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加上网络这个便利的渠道,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四)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使网络舆论引导变得异常困难
  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出现的相当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导致政府说话,民众不信;政府辟谣,民众不以为然。当民众在各种涉官、涉权事件中都对政府提出质疑,任凭政府或官员怎么解释,民众就是不信;无论政府或官员做什么,民众都认为他们是在做坏事时,那么这个社会就会陷入“塔西佗陷阱”,更加大了舆论引导工作的难度。如2009年上海相继发生两起“钓鱼执法”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钓鱼执法”本身已经反映出公务人员法治观念淡薄、政府行为失范,而在这两起事件中,相关部门初次调查草率做出决定,后又坚称没有“钓鱼执法”,更无真诚道歉的行为,使政府公信力大大下降。
  二、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
  机制就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更好地发挥作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设十分必要,在该工作实务中起着基础性、根本性作用,没有较完备的机制,网络舆论引导必定会陷入被动。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