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责任政府视域下“政误”公开探析/夏道明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道明 日期:2021-11-23 12:06:10
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中,这是极不和谐的音符。
  5.影响我国法治化建设及依法治国的进程。“政误”不公开是政府等公共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无视相应的方针政策,无视有关政令,无视相应法律法规而采取的自利、自保行为,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不利于大政方针及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不利于公民法治观念的树立,也会影响我国的法治化建设,影响依法治国的最终实现。
  三、“政误”不公开的原因分析
  (一)官本位思想流毒尚存
  在我国,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不仅造成了社会上以官为尊、以官为大的思想,同时也产生了以官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进而形成“政府万能”的思想,认为官员做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政府的行为肯定是无可非议的。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之下,政府部门也习惯于这种定位和认识,担心“政误”公开会损害自己的伟大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等。
  (二)担心影响领导的威信
  发生某些“政误”时,一些领导担心将之公之于众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使得下属和民众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么尊重,进而影响到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往往会选择对“政误”不予公开。
  (三)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官位
  “政误”发生后,上级部门一般都会探究其发生原因,并按照组织程序追究相关领导及人员的责任。这就会影响到相关人员的利益,会使领导直接面临降级、降职甚至免职、撤职的结局,也许这一次的事件就会是领导仕途的终点及政治生命的结束。因此,部分领导在面临“政误”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不予公开。
  (四)赌徒心理,以为可以只手遮天
  一些领导认为老百姓在许多方面是外行、门外汉,这些“政误”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即使不公开也没事,只要采取一些措施封锁消息,就可以瞒天过海、只手遮天。
  (五)怕公开后引起事变
  一些“政误”涉及许多群众的切身利益,公开之后往往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且因为部分群众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再加上一些人的煽动,很容易使局面失控,造成群体性事件。
  (六)社会大众的公民意识淡薄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知,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念融为一体的自我认知。它强调的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法治意识等。长期以来,我国民众公民意识淡薄,尤其是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匮乏,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心理,对于出现的“政误”总认为于己无关,使社会大众的监督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也为一些“政误”不公开提供了可能性。一些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认为老百姓不大关注此事,没有人会盯住这些“政误”不放,所以,对于出现的“政误”不是主动、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而是想方设法掩盖、隐瞒,或者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搪塞、开脱。
  (七)法制不健全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使政务公开有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