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党的政治建设视域下“打招呼困境”的破解之道/齐 发 龚志宏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齐 发 龚志宏 日期:2021-08-30 09:55:55
内政治生态,更对社会公平正义造成严重破坏。
  (一)污染党内政治生态
  “打招呼困境”的形成和持续存在,对党内政治生态造成了严重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弱化理想信念。处于“打招呼困境”中的两个主体,无论是主动主体,还是被动主体,均受到不良风气的侵害,弱化了理想信念。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将“打招呼”作为谋求个人利益的途径,逐渐偏离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处于困境中的下级党员面对上级领导的无理要求无力抗争,不仅逐渐失去对党组织的信任,更是容易由被害者一步步变成加害者。其次,违反政治纪律。“打招呼”作为一种私人手段,其实质上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为了掩人耳目、规避党组织的监督而实施的违法乱纪行为。此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的程序规定,更是严重损害了党的政治纪律的权威,对党组织的政治生态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再次,污染政治文化。“打招呼困境”在党组织内部的产生,突出体现了关系学、潜规则等在党内依旧存在生存的土壤。无论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企图通过“打招呼”达成个人目的,还是下级被动服从“招呼”,均反映出其个人对上下级关系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组织纪律,由此形成的不良风气严重污染了党内政治文化。
  (二)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打招呼困境”的形成和持续存在,使得党内政治生态受到污染,进而对社会公平正义也造成严重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影响价值观塑造。当“打招呼困境”产生时,其背后所代表的“人情大于规则”“权力大于制度”的错误思想也会在社会层面泛化,对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带来挑战,进而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其次,降低人民获得感。当“打招呼”代替规定程序成为办事准则后,人民群众就无法感受到由程序公正带来的获得感,而是积攒起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失望情绪,不仅无法成为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参与者,反而可能成为破坏者。再次,弱化组织公信力。“打招呼困境”所带来的人民群众对党内政治生态的怀疑,造成了组织公信力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三、“打招呼困境”的形成原因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敬畏之心,将个人权力置于党纪国法和集体利益之上,造成“打招呼困境”的产生和持续存在。
  (一)官僚主义仍然存在
  “官僚主义在理论上以‘主客分置’取代‘主客统一’,在实践上以‘长官意志’取代‘实践标准’。”[1]官僚主义依然存在是造成“打招呼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不合理要求却迫于压力无法拒绝是“打招呼困境”的核心特质,其中蕴含了两个要素,一是无理要求,二是无法拒绝,这与官僚主义所表现出的“当官做老爷”与“欺软怕硬”现象不谋而合。无理要求来自上级领导,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无视党纪国法,在违背客观实际的情况下发号施令、耍官威,以自身职务为砝码,强迫他人为自身服务,由此形成了“打招呼困境”产生的主动因素。部分党员面对上级领导的要求,担心因为拒绝而得罪领导会影响自身的政治前途,所以往往陷入两难境地。这种“怕硬”行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