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县乡党政干部来源问题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黑龙江肇源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日期:2013-02-01 15:47:40
定具体专业、考生性别以及考生户籍等。但在实际招录过程中,一些乡镇、县直部门盲目限定学历、执业资格、从业年限等条件,客观上提高了考录门槛。建议县乡两级公务员招录进一步降低门槛,重点放宽学历限制,县级部门学历要求大专以上,乡镇中专以上,只要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就应该允许报名,严格控制统招本科以上学历条件的限制。既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经做出了35岁以下的条件限定,招考对象就应该是面向全社会,应往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都可以。二要探索面向“本土人群”招考。实践证明,通过公务员考录,能考得来、扎得住、留得下、干得好的大都是户口在本籍的毕业生或工作在本地的企事业单位干部。2002年,我们面向全县招考的17名公务员中,无1人调出,这些同志现在都是综合部门的业务骨干,有6人已经担任科级领导职务。建议允许县乡两级机关的部分岗位面向本地生源毕业生和县内所属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员招录,这样可以把能“留得下”的人才招录到公务员岗位上,切实发挥作用。三要规定最低服务年限。针对公务员“考得来、留不住”的现象,应规定县乡两级公务员的最低服务年限,如新考录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应在招考单位工作5年以上,否则不可以调转。
  第二,探索公务员补充制度改革。应该建立起一套以考试录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补充公务员制度,多渠道、多方式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为了补充党政干部队伍,通过“转干”、“转业”安置、“转行”等形式,将一大批优秀人才纳入了党政干部队伍,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应研究制定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公务员制度。对县乡两级公务员队伍而言,其主要的补充来源是本地的企事业单位干部,尤其是在一个乡镇、一个系统内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掌握本地、本单位的情况,可以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把熟悉情况、懂业务的干部纳入公务员队伍,这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建议上级部门研究制定关于竞争上岗补充公务员的相关制度,在制度层面对竞争上岗补充公务员做出相应的规定。二是坚持选调生做法。从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派遣到基层的做法,一直受到基层的欢迎,选调的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基本素质好,1999年以来肇源县接收的47名选调生,有30人被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选调生在促进县乡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也为公务员队伍增添了优秀人才。组织部门应继续开展毕业生选调工作,并健全选调、培养等相关制度。三是建议采用以人才引进方式补充公务员队伍。对一些专业性强和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可以面向社会和高校,以人才引进的方式纳入公务员队伍管理,加大县乡两级高学历层次公务员的比重。四是继续做好从村干部和项目生中招考公务员的工作。近两年,肇源县按照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从村干部中招录6名公务员,在“三支一扶”项目生中招录17名公务员,充分调动了村干部和项目生们的积极性。应加强对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相关制度的研究,科学设定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等报考资格,结合实际制定村干部业绩评价考核办法,将表现优秀的村干部纳入乡镇公务员队伍管理,同时明确这部分公务员的管理办法。应增加在项目生中招考公务员的数量,达到补充县乡两级公务员的目的,同时有助于缓解项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