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县乡党政干部来源问题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黑龙江肇源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日期:2013-02-01 15:47:40
务员队伍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调任作为补充公务员的方式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调任是被动进行的,是由组织层面通过考察等程序操作来实现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产生的人员都是乡科级副职以上层次人员,对改善公务员队伍及补充公务员力量是衍生效应,调任的数量多少取决于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调任工作的制度化,调任的限制性条件逐渐具体化,以前经组织考察合格,党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就可以调任,现在调任需具备工作年限、职称、资历等条件,还要经过考试、协审等程序,许多不符合条件但工作业绩比较优秀的干部被挡在了党政干部队伍之外。
  三是竞争上岗因缺少政策支持难以推广实施。实践证明,立足于本系统、本乡镇事业站、所通过竞争上岗方式补充公务员是可行的,能极大地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但就当前公务员制度而言,还没有关于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公务员的政策依据,只是在机构改革人员分流或单位整体转制过程中,为改变有限范围内的人员身份采取的特殊政策。
  四是“逢进必考”的刚性模式堵塞了补充公务员的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也就是说,当前除了组织调任外,县乡机关用于补员的职位都是科员职位,按照“逢进必考”的规定,必须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其他像竞争上岗、接收选调生、有限竞争考试等补充公务员的渠道已经行不通。
  五是军转安置补充公务员的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改革的深入,近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逐年增多,期望国家指令性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逐年减少,这使得军转安置这一补充公务员的方式作用发挥甚微。2007年以来肇源县仅接收1名军队转业干部。
  六是考得来、留不住,县乡公务员流失较多。由于县以下公务员岗位报考人员竞争力相对较弱,一些人将县以下公务员岗位作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跳板,先进入公务员队伍,解决身份的问题,然后再调到上级机关,致使乡镇公务员队伍出现断层问题。特别是近年,这个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2008年考入肇源县乡镇的33名公务员,不到两年时间就调到外地2人,调入县直机关11人,流失1/3还要多。另外,近年省市不断从基层一线遴选公务员,也是造成县乡公务员流失的又一个原因,2010年以来肇源县通过上级选调和遴选方式调出6名县乡公务员。
  三、解决县乡党政干部来源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解决县乡党政干部来源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健全和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公务员补充制度改革,同时加强县乡党政干部管理,增强县乡党政干部队伍活力,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化、制度化的县乡党政干部录用和管理体系。
  第一,健全和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公务员考录制度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作为主要的公务员补充方式,其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特点已经得到一致认可。但从县乡两级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实际看,制度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要降低考录门槛。与考录制度实行之初相比,考录工作已有相当大的改进,在职位招考限定性条件设置方面,门槛已经有所降低,体现了相对的公平公正。譬如,一般性岗位不准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