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黄 林 日期:2011-01-02 12:18:02
具有联动性,以党委换届为核心和开始,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相应开展换届和调整。要保证党内推出的合适人选能够在人大、政协顺利通过法定选举,把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的意志。这也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融互动、实现有效对接的重要交会点。

  五、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坚持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发展策略,不能急于求成、超越阶段

  建立完备的民主形态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民主发展进程不仅与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相关,而且与群众的意识、素养、习惯有关。民主意识的培养、民主风气的形成、民主制度的完善,都必须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推进。不能主观地设计一种理想的民主模式,然后再鼓动民众被动地去适应和达到。民主政治模式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对国情的清醒判断的基础之上,只有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不可能有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式。邓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不搞争论”等思想,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同样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当前,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由于受传统文化意识、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影响,广大党员群众对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认识还不够,行使民主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状况在广大农村尤为突出。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正确引导和有效组织党员群众,把行使民主的正确方法交给他们,确保党内基层民主的有序推进。还应当指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一定要坚持广大党员群众自觉自愿的原则,使大家真心拥护、积极支持、自觉参与,不能搞强迫命令,一定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根据素质条件体现层级性的要求,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个体信息获取的对称性、素质境界的差异性,应当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限于目前我国的国力条件和党员人数众多、民主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现实,在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上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应当根据地域环境、人员素质体现针对性和差异性,以适应不同层级、不同群体的愿望和要求,增强民主实践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在基层一线实行参与制。在乡村社区等基层一线,由于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应当全面推行政务党务公开和基层领导人员公推直选。凡是党员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都应向党员和社会公开;凡是基层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都应当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把群众的信任支持度作为重要依据。

  ——在县以上实行代议制。让党员群众通过选派、推举“代言人”并向其委托授权的方式参与民主建设活动,从而更好更快地集中各方意愿,提高民主决策质量和效率。尤其是要规范完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实行代表任期制,提升代表的能力素质,加强对代表的监督管理,促使各级党代表真正代表广大党员履行职权、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之间逐级授权、委托行事的关系,形成一个责权明确、相互配合、有效制约的科学的领导体制。

  七、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坚持目标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以程序性民主保证实体性民主的实现

  民主的实现必须通过完备的制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