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9月下期

老子公正观的当代意义与局限/姜 辉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姜 辉 日期:2019-09-06 17:30:47
  【摘  要】在《老子》一书中,老子表达了对公正的看法,他认为应当将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的意图、倾向隐蔽起来,领导者绝不应当以施与者的形象直接参与评价下属或员工的工作,转而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系统,并由这套系统间接体现管理意图。在兼顾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程序公正。
  【关 键 词】老子;领导者;公正
  【作者简介】姜辉(1980— ),男,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8-0091-03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创立者和重要代表,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虽然仅有五千余字,但内容从宇宙观、世界观到社会制度、管理思想无所不包,也大量涉及有关管理公正的思想。从领导科学角度来说,维护公平、公正的管理是促进单位发展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基层员工获得身份认同和甘于付出奉献的原动力。然而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建立正确的公正理念,合理协调领导公正和众意公正之间的偏离矛盾,得当处理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对公正问题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老子的公正理念
  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老子的公正理念与同时期的儒家有关思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孔子、孟子倡导仁和仁政。孔子虽然没有给“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指出了“仁”的重要表现是“泛爱众”。“泛爱众”的基础是孝悌,人们天生就对父母兄弟充满了爱,孔子就要求将这种爱推而广之,也就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达成一个共识:“推己及人。”对此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理也可以推出,己有所欲,则施于人。孔子认为,当君王、臣子、贵族、士人都遵循了他“泛爱众”的理念时,社会管理就顺畅有序了。然而不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奉行孔子仁学思想的领导者,虽然会突出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的一面,甚至会表现得比较温情,但这种温情在领导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不同员工的“所欲”是存在差异的。如在企业中,有的员工看重当前的薪金收入,有的员工看重发展空间、发展机会,有的员工则更希望有宽松、无压力的办公环境。一方面,领导根据自己认为的“所欲”或“所不欲”施与或不施与下属的,未必是他们看重的,双方存在着认知偏差。另一方面,即便领导的温情管理能够合乎不同下属意愿,针对不同员工的施与或对同一员工的多次施与之间必然存在着众意公正认知的差异。简而言之,就是今天的领导者以儒家“泛爱众”思想进行管理,不论如何处理问题,都可能引发员工关于不公正的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儒家仁或仁政思想使得领导者以施与者的形象出现在管理过程中,而不论施与者的施与过程是否温情,温情程度如何,被施与者都只能被动接受,而被动接受者的主观情感往往倾向于认为不被公正对待。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持续不断地寄希望于所谓“一代明君”或“青天大老爷”的横空出世,这实质反映了在古代封建专制的体制下,社会对统治者温情的呼唤,但对于真正意义上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