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4年第6期
党统合基层治理机制的行动逻辑与技术特色探析/黄 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 毅
日期:2024-12-09 10:47:02
-93.
[2]何艳玲.“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结构调适[J].开放时代,2013(3):29-44.
[3]欧阳静.政治统合制及其运行基础:以县域治理为视角[J].开放时代,2019(2):184-198,10-11.
[4]景跃进.将政党带进来:国家与社会关系范畴的反思与重构[J].探索与争鸣,2019(8):85-100,198.
[5]陈周旺.政党“组织化驱动”与国家建设[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56(5):12-15.
[6]弓联兵.政党统合:一个政治整合分析框架[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6(1):193-213.
[7]吴晓林.治权统合、服务下沉与选择性参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城市社区治理的“复合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9(7):54-61.
[8]王浦劬,汤彬.当代中国治理的党政结构与功能机制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9):4-24,204.
[9]赵聚军,王智睿.社会整合与“条块”整合: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双重逻辑[J].政治学研究,2020(4):95-105,128.
[10]孙柏瑛,张继颖.解决问题驱动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逻辑:北京市“吹哨报到”机制观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9(4):72-78.
[11]孙柏瑛,蔡磊.十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的行动路线:基于多案例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8):57-61,80.
[12]张翔,刘苏.“动员激活常规”:新型举国体制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J].理论与评论,2020(4):49-58.
[13]吴晓林,谢伊云.强组织的低成本撬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效能转化的机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1):13-21.
[14]刘炳辉.党政科层制:当代中国治体的核心结构[J].文化纵横,2019(2):32-43,143.
[15]练宏.注意力竞争:基于参与观察与多案例的组织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6,31(4):1-26,242.
[16]庞明礼,陈念平.一针何以穿千线:城管执法的注意力分配策略[J].治理研究,2020,36(5):70-78.
[17]李振.注意力推动政策执行:中国领导人的“现场主义”机制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5):189-196.
[18]庞明礼.领导高度重视:一种科层运作的注意力分配方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9(4):93-99.
[19]吴晓林.技术赋能与科层规制:技术治理中的政治逻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6(2):73-81.
[20]束赟.赋能与执行:新技术时代政党组织的发展[J].学术月刊,2019,51(12):71-80.
[21]金江峰.乡村政策动员中的“权力—技术”及其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20(2):134-144.
责任编辑 姜佩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