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2月下期

制度领导力的内涵意蕴与提升路径/何丽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何丽君 日期:2022-01-26 09:15:38
的角色,遵循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交替进行的路径,在确保制度执行向度与效度的基础上,为弹性执行留有空间,将制度执行可容区间的偏差与变通视为制度设计的适度纠偏机制,不断完善制度的目标规划、基本内容和实施计划,提升制度的科学化水平。
  (四)过程与成效:优化制度领导的评估系统
  制度设计与执行的过程具有内隐性与复杂性,人们更多地关注制度出台与否,从而造成制度迭出但效果无人问津的现象。领导干部需要从基于制度设计的“制度政绩”中超脱而出,关注制度设计与执行所带来的制度绩效。制度绩效取决于制度是否与情境相匹配、制度设计是否科学系统、制度执行是否落实到位等,尤其需要从制度的显性绩效与隐性绩效、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单一绩效与复合绩效等多维度来科学系统地考量制度绩效。领导干部不仅要考察制度的短期绩效,更要预判制度的长期绩效;不仅要衡量制度的显性绩效,更要关注制度的隐性绩效;不仅要明确制度的单一绩效,更要重视制度的复合绩效。对制度领导过程及其绩效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有助于提升制度制定的质量与执行的实效,提高制度领导力。
  将制度建设考核融入干部考核体系,秉持提升制度领导力、促进制度体系良性发展的评估目的,兼顾结果与过程、显绩与潜绩的价值取向,遵循科学性、差异性原则,吸纳制度设计者、制度执行者、制度相关利益群体共同参与评估,建构包含制度价值、制度能力、制度绩效的差异化、发展性评估体系,全过程、全方位地系统评估现有制度领导水平。在制度设计与执行前,对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公平性、效益性进行价值评估;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对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协同性、可操作性、技术性进行评估;在制度执行后,对制度的政治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等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强化领导干部科学地进行制度设计与执行的内在动力,分析阻碍制度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明确制度建设的关键领域和投入重点,以促进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化。
  (五)个体与系统:完善制度领导力的培育体系
  制度领导力培育不仅要关注个体制度领导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制度领导力培育体系的优化。一是推动干部交流。常态化的干部流动加速了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制度的扩散与流动。新任干部更倾向于成为制度扩散的推动者,积极向组织成员阐述制度扩散的合理之处,采用制度展示、制度复制、制度改造等制度扩散模式制定新制度,以提升制度领导效能。在加大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领导干部交流力度的同时,还要鼓励制度设计部门与制度执行部门之间的人才流动,曾在基层工作十年以上、历经十年磨一剑锻炼的基层工作者对制度设计中的痛点与难点、制度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有着更深刻透彻的领悟,有助于提高制度设计的可行性与执行的有效性。二是建构制度建设共同体。领导干部应积极构建由制度设计者与执行者、制度研究者与实践者参与的制度建设共同体,以提升组织成员的制度素养,提升制度建设效能。其一,优化制度设计与实践的知识提炼、传播与转化过程。制度设计与执行不仅需要公共政策学、制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也需要所涉业务方面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其二,优化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网络。整合央地关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