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3月下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的逻辑进程、基本特征和经验启示/王江波 王会民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江波 王会民 日期:2021-04-25 10:56:04
另一种观点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路径。双方在改革上存在共识,只是对如何改的设想不同,反映在政治观上就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一方面是推进改革,另一方面是对改革结果进行清查批判。在这种境况下,邓小平对政治改革定下了基调,提出三个原则:“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1]213从此,政局稳定和经济增长成为民主政治改革的大前提,也可以看成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的逻辑使然。这一话语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得以延续,“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4]成为“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前行,但在“哪个领域”“怎样改革”“谁来改革”等方面出现了争论。民主政治改革被知识界重新唤起。
  在20世纪到21世纪的世纪之交,经济改革面临新情况,以经济为主导的改革路线遇到新的挑战。在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显著、城乡分化、官僚寻租等问题相继浮出水面。在国际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国际化程度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是“改革开放”后两个字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与国际社会日益频繁的互动把以前较为忽略的问题推向了前台。在知识界,一些人从以前沉浸于宏达大叙事、“自说自话”的理论视角中走出来,开始在具体实践中注重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在民主形式逐渐完善之下,我们对民主的定义放到了经济绩效和法律、社会权力上,无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展的深刻认知。经济的巨大成就带来的是制度自信,在民主建设上,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向顶层设计,并逐渐实现融合。
  随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的“顶层设计”一词很快成为流行语。当今,科学知识的拓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识的形成、党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极大地避免了“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的路径模糊、难以形成共识和隐藏的极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集中体现出“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有效结合,在民主范畴上实现国家有能力、权力有边界、权力受监督,实现真实性的人民民主。
  (四)民主效力:由解决中国问题转变为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文革”结束后,为维护正常秩序和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的呼声,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行选举民主,实行差额选举,并将其制度化。对选举民主借鉴了西方理论,一定程度上造成民主西式化,偏离了中国的具体语境,加上国内西化政治思潮的泛滥、苏联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为防微杜渐,以稳定为核心的民主政治体制成为最优选择。在民主稳行的大环境下,农村领域成为一块宝贵的试验田,主要解决的是公社解体后在农村造成的“无政府”状态这一难题。村民自治成为由下到上、逐步推进的理论实践。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基层群众自治观念薄弱、自治能力不强、自治制度还不完善,导致选举程序的潜规则、形式主义、政策空壳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稳定发展带来的贫富问题与政治争论,面对基层民主的困境,面对新阶层的出现、传媒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