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非理性视角下“共建共治积分银行”模式研究——基于S市F街道的考察/刘长江 谢义帅 刘柯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长江 谢义帅 刘柯红    日期:2021-04-01 16:28:35
传达“积分撬动共治”理念,通过积分流通促进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建立“积分银行”的“评价—保障—反馈”系统。“评价”是指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设置“积分银行”社区居民监事会,定期公示当期的积分、星级和排名,通过居民协商评议减少善行的功利化现象;“保障”是指健全“积分银行”社区公用账号,运用智慧党建等智慧工作平台,准确掌握居民的利益诉求,有效凝聚社区居民群众,提高“积分银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反馈”是指建立塔式微信群,通过“小区—大网格—小网格”的多级交流方式,实现对辖区内志愿服务全覆盖,加强“积分银行”线上管理和互动。完善“积分银行”年度清零规则、新兑换标准等制度,完善线上运营系统程序,纠正社区居民对积分的认知偏差。
  (二)整合积分服务资源,搭建多元共治体系
  梳理社区活动,建立积分清单,完善“积分银行”运营经费拨付流程,有效融合场地、服务、资金及人力资源,整体开放“积分银行”服务功能。实现“积分银行”的“点”“线”“面”相结合。“点”是指以各社区党群服务驿站为轴心,依托“积分银行”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多项活动,统筹协调社区、社工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发挥作用,培育和发展各类自组织和社会组织;“线”是指构筑“积分银行”服务网络,线下坚持共享社区活动阵地、增强社区志愿服务,线上建设“1+3”平台,通过“公众号+活动、心理、法律微信群”,引导居民关注和参与“积分银行”;“面”是指弘扬“积分银行”共建共治精神,丰富积分服务内容,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和范围,提高“社区好人”“社区好家庭”“社区诚信商铺”等活动与“积分银行”的契合度。探讨“积分银行”与社区党建、治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结合点,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三)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壮大社区共治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作用,让“积分银行”和社区志愿服务相结合,推行“三事分流,责任共担”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推动“积分银行”多元服务队伍建设,建立社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书画协会、睦邻文化协会等团体组织,自发组建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等文体队伍,形成“积分银行”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结合“积分银行”存取标准,开展治安巡逻、消防安全防护、交通秩序维护、文化教育、应急救援、环境治理、垃圾分类、社情民意收集等社区服务,使“积分银行”走向精细化和精准化;培养社区积极分子,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养日行一善的道德品质,改善邻里街坊之间的关系,增加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宣传“积分银行”服务内容,提升“积分银行”整体形象。通过“治理+积分”的方式,发挥社区社工和义工骨干的力量,对居民需要的党建、民政、社保等信息服务进行对接,适当调整积分细则,积极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使“积分银行”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表详见杂志) 
 
  责任编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