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2月下期

非理性视角下“共建共治积分银行”模式研究——基于S市F街道的考察/刘长江 谢义帅 刘柯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长江 谢义帅 刘柯红    日期:2021-04-01 16:28:35
的榜样力量,进行社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区信息的整合交换。坚持“付出爱心—积蓄时数—循环善行”原则,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通过积累服务时数获取相应的积分,用积分兑换不同物品,这一模式将无形的社区服务时数转化为实物,保持居民的志愿服务热情,鼓励居民持续参与服务,形成互助共勉的社会风气。
  第三,培育社区骨干,提升社区服务水平。F街道充分利用议事会、座谈会等平台让党员、居民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活水”功能。“积分银行”通过各类型积分排名情况,找出对社区建设有热情、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居民,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储备人力,孵化、培育社区自组织,巩固社区骨干的队伍建设,提升社区领袖的荣誉感,形成社区精准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积分银行”模式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一,运营体系不完善,监督制度较薄弱。“积分银行”由基层办负责统筹,但是具体事务由社区方面进行管理,决策和执行层面之间存在难以避免的冲突。“积分银行”统筹管理、运作机制、运营工作等相关制度不健全,用户登记核销、物资采购管理、活动发布安排、积分审核兑换和先进优秀评选等程序不完善。比如,原“积分银行”规定志愿者每服务1小时便可获取1分,账户最小单位数值为0.5分,随着银行更新升级,现“积分银行”根据具体事项设置积分,积分按照新体系录入和兑换。社区居民对“积分银行”的适应速度跟不上积分标准和兑换细则的变更速度,甚至有居民对其存在阶段性的认知偏差。
  第二,服务延续性较弱,社区活动内容匮乏。“积分银行”的各项活动经费由基层办以项目形式向街道党工委申请,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备和列支。“积分银行”的推广使得参与者不断增多,所需经费也持续增加,但活动经费使用机制僵化导致“积分银行”服务呈现不稳定状态。现有服务主要集中在治安、教育和健康等方面,但在心理和法律方面涉及较少,且已有服务类别有待完善,活动内容亟须丰富。“积分银行”相关积分活动具有不均衡、单一化的特点,伴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相应激励措施,人才培养等也出现一些问题。
  第三,积分评价不系统,激励方式过于单一。积分评估是“积分银行”运行的一个难点,若社区骨干或者社区个体的行为不能在积分制内得以确认并得到有效激励,就可能导致该模式走向失灵的境地。比如,目前“积分银行”积分兑换主要是以日常用品等实物为主,忽视了社区服务人员的精神慰藉;实行年度积分制度,所有用户未兑换的积分将于每年由“积分银行”代捐清零。这些不全面的评价指标使得真心热衷于社区志愿服务的居民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社区志愿服务本身属于一种善行,很难用计量工具来衡量其真正价值,也无法对其进行完全的统计和检验,居民又陷入自我激励、认同和管理的地步,导致“积分银行”步入混沌局面。
  四、协同并进:“积分银行”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积分银行”体制,优化社区居民体验
  基层政府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构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加大“积分银行”宣传力度,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普及“积分银行”相关知识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