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1月下期

实用理性的三个特征及其对领导者的影响/姚振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姚振文 日期:2020-12-14 16:40:21
智,但灵活性超越了原则性,就是对权力的投机和滥用;智慧和聪明超越了法制法规,就是对党性和政治原则的践踏。就此而言,工作上处处灵活变通,遇到问题总想依赖特殊手段解决,这绝对不利于领导工作和事业的长期发展。
  三、悟性思维之短长
  悟性思维是由实用理性引申出的第三个重要特征。因为实用理性是建立在经验论的基础上的,以确立和把握人际关系为重心,能够解决问题就行,并不重视逻辑的推理和概念的演绎,以及抽象理论的构建。如此一来,悟性思维在行动过程中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所谓悟性思维,通常指人对生存活动的一种领悟能力,即我们常说的顿悟。海德格尔认为,“悟性就是人对自身存在的意识、感受,就是人凭着神奇的力量对人生真理的领悟,在这种领悟中将自我存在从沉沦、迷误、伪装、封闭状态等非真理的遮蔽中解放出来”[2]。
  中国人习惯于悟性思维,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重整体、重辩证的认识方法。中国古人不喜欢对事物进行拆分和局部研究,而是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立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其特征,这就更需要直接把握和体验感悟的思维方式,其认识结果也非语言、概念所能表达和交流。比如,儒家的“格致”、道家的“玄览”和中国佛教禅宗的“了悟”等,都是悟性思维运用的典型表现。
  悟性思维强调的是宏观、意象和联想,具有东方智慧的突出优势。西方传统哲学偏重于形式逻辑的理性分析,注重概念和逻辑推理,其典型特征是线状或面状的,而其辐射范围较之悟性思维小得多。从这一角度讲,我们应该认真继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中华民族善于运用直觉和悟性进行整体思维的传统,以克服西方文化中常见的主客相分、概念僵化而不知变通的形式主义弊病。
  就领导工作而言,全球化时代的领导工作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因素越来越复杂,这要求领导者必须提高整体谋划能力,善于对一些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而对战略性、整体性问题的有效谋划必须采取悟性思维方式。作为一名战略决策者,无论得到多少有关决策问题的情报信息或统计数据,都不能直接得出结论,最终还是要靠个人的悟性进行决断。比如孙子的“庙算”思想,先有“五事”的宏观认识,后有“七计”的对比分析,但最后一步还是要“索其情”,一个“索”字突出反映了战略决策的艺术性本质,它必须依赖于个人的悟性和创造能力。
  当然,悟性思维也有它自身不可克服的缺点,那就是太依赖个人经验,甚至会因此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淖不能自拔。另外,这种思维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模糊认识,无法明确界定事物的属性、状态,即使对事物的局部考察和认识,也缺乏精确的数量分析。这就使得中国人分析问题的知性传统较弱,而在最终解决问题时,也只能依靠对立互补的方法来完成。对此,领导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悟性思维往往会使领导者在处理问题时偏重不确定性,在认识上模棱两可,在表达上过多地使用暗示,这虽然可以为下属提供多角度理解的机会,却常常使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
  为了更好地认识悟性思维的这种弊端,我们可以以东西方餐饮店的选址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中国人对餐饮店的选址大多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或主观的判断,看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