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9月下期

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重挑战与功能重塑/徐振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徐振华 日期:2020-11-03 09:18:33
取向上,要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不断丰富民主形式;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增进人民福祉”[2]。然而,“人民”是一个集体名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落脚到具体的政治生活以及国家治理实践中,需要其指涉对象的微观化,或者至少要达至中观层面的明晰度,否则,会造成空洞的“无人之民”。统一战线的出现使得“人民”以相对具体的党派、阶层、民族、宗教信仰等群体形式呈现并联合起来,赋予了“人民”概念以鲜活的生命。尽管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在内涵及指涉方面有所差异,但在政治生活中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为指针。
  (二)主体契合:多元化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主体治理要求社会中各个政党、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种社会团体等都能够加入国家治理的队伍中,实现对国家各项事业的有效治理。理论上的多元治理主体设计之后,便是实践上的运用操作,而统一战线,恰恰就是多元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的一种现实载体,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一定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在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将团结与协调对象扩大化,不仅包含不同政党,也包含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等不同利益群体,这些对象的差异经由统一战线得以化解,统一为共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各自的功能。
  (三)机制契合:协商合作
  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的内在契合还体现为运行机制的契合——协商合作。从国家治理的运作模式看,我国总体上经历了从统治型国家治理、管制型国家治理到治理型国家治理三个阶段。如果说前两种类型的国家治理得以运行的保障是行政权威,运行的机制是发号施令、强制服从,那么治理型国家治理则“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3],而是多元主体的对话、协商与合作。在治理型国家治理语境下,社会秩序或结构不能由外部强加,治理发挥作用的机理“是要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互相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3]。这种互动是基于一种共同远大利益目标的合作共治,同时又是兼顾各不同行为者的利益目标诉求的妥协共商。国家治理之所以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是公共事务的极端复杂性超出了政府独家治理的能力限度,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利益的多层次化需求难以靠强权命令获得普遍满足。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将民主党派、无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同胞、华侨归侨等各界各类人士团结在一起,通过民主协商、沟通引导拧成一股绳,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宏伟事业。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传统优势功能面临的多重挑战
  (一)社会动员功能面临的挑战:经济社会结构巨变
  社会动员是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国家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历经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及爱国统一战线等不同形式演变,每个时期的社会动员模式均关切了相应时代的形势任务,也顺应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