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8月下期
新时代领导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误区与对策/郑万军 陈文权 许龙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郑万军 陈文权 许龙飞
日期:2020-10-07 21:35:33
干部考核:一是上岗前要保证专业对口,看是否具有相对系统的专业学习经历、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二是干部上岗后,要看他在工作中是否善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本职工作是否热爱和尊重,是否具有刻苦钻研的专业态度、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三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备选对象,还要看他在专业工作中的凝聚力和组织力,是否能够与人共事并取得优良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精准考核出专业化所需要的领导干部。
(三)按照专业化的要求,精准配备专业干部
专业化干部配备中的结构不优,是难以发挥专业人才效益的普遍性难题。过去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党政机关管理是一种综合性专业,“外行也能领导内行”,不一定要专家当领导。现在,则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党政机关管理是一种业务性很强的专业,“领导班子成员内专家越多越好”。这两种观点都反映了在领导班子或工作班子配备中,忽视了干部专业素养与岗位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造成岗位性质与干部专业特质、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之间不匹配。领导干部专业化始终是与所在的领导岗位需求相联系的,提高领导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要避免无视岗位所需,而简单、片面地追求高学历化、专家化,这种做法恰恰是对专业化认识的一种背离。在领导班子配备中,一把手最好是复合型人才,其班子成员最好是分管业务领域的专才。
专业干部的配备,需要坚持因事择人、因岗用人、因人适岗的原则,优势互补,打造专业结构合理、整体效能突出的领导班子。一是要注重个体优势与整体效能有机结合,把紧缺的、专业过硬的优秀干部引进来、用起来。二是要注重班子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在领导班子配备上,本着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原则,将具备不同工作经历、不同专业知识及专业经验的干部进行合理配置;在领导班子运行中,建立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形成重视专业规律科学决策的良好氛围。
(四)按照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精心实施干部培育工程
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因为工作忙而不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修养,是导致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的普遍性难题。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在过去主要是由干部使用中普遍存在的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引起的;在新时代,各种新专业不断涌现,新领域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领导干部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是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忙没时间学,不学习照样推动工作”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说辞,而“提拔依据的是政绩而不是学习成绩”更是成为一些干部理所当然的正式借口。
领导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专家从政和配备科技副职只能解决部分紧缺岗位的专业化问题,而大批干部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只能通过坚持学习和培训。领导干部应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真正把专业化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五)按照专业化的发展,建立专业化干部的人才储备库
各地专业化干部“青黄不接”,是影响干部队伍专业化整体水平的普遍性难题。这样的难题既有传统“论资排辈”落后用人观念的原因,也有人才成长规律(新老交替)的原因。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