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7月中期

基层党建的社会化逻辑/徐选国 黄立新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徐选国 黄立新 日期:2017-08-01 18:41:31
rdquo;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强化“一网两会三小组”社区自治平台建设,不断扩大社区参与,巩固基层基础。
  二是规范听党指挥、由民做主的民生实事办理程序。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申报评选的实践,逐步规范了项目从申报到实施的主要流程:社区综合党组织召开共建共享理事会会议确定申报原则并征集项目线索;社区居委会按照议事规则论证完善初选项目;社区综合党组织召集会议筛选上报项目;街道按照评选办法组织召开听证会进行项目评审;街道党工委会议最终确定实施项目以及实施主体;动态公示项目实施情况,接受社区各单位及居民的监督。因此,基层党组织协同民生“微实事”实践,为推进基层党建社会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三、“让社区回归社会”:Z街道党建工作的经验启示
  经过对深圳市南山区Z街道基层党建的梳理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基层党建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Z街道党工委并未将党建作为一个单独领域,而是充分注重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发挥党建引领社会建设,最终实现社区发展、社区凝聚力打造以及社区共享等目标。这些做法从根本上体现了多元基层治理主体遵循“让社区回归社会”的逻辑。[3]具体而言,深圳市南山区Z街道党建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党建实践的反思性:推动街道向服务型治理和服务型党建转变的内在诉求。长期以来,国家在整体上扮演着一种管控社会、代替社会的角色,政府在这种制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越位、缺位现象,从根本上讲,这是由长期以来形成的政社不分、以政代社机制造成的。在中央政策和地方制度创新的支持下,Z街道党工委从反思自身角色定位入手,探索如何向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治理转型。
  第二,社区建设的“内卷化”:催生地方权力主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反思社区的本质属性。2005年,深圳市在全市统筹推进社区工作站建设,旨在通过“居站分设”实现对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分离。但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却存在着明显的“内卷化”现象:社区工作站成为事实上的行政管理层级,行政化特征突出,而居委会日益边缘化、空心化,这严重压抑和限制了社区活力和社区自治空间。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彻底破除社区行政化,实现居民自治实体化,成为Z街道探索社区体制改革的原动力。
  第三,社区需求的多样化:催生社区综合服务与多元参与机制的创新。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及多元化与旧有社区服务供给机制之间出现矛盾:一方面是政府对社区服务大包大揽的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是居委会直接提供服务力不从心、无法有效满足群众需求。Z街道从社区的发展实际出发,主动谋划、回应民意,通过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多元互动平台,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促进自治的发展和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
  第四,社区发展的阶段性:从“政府主动培育社会”向“政府适时退出社区”的动态性转变。区别于学术界或实务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社区发展类型论或模式论,Z街道逐渐探索形成了社区发展阶段论思想。Z街道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居民家园意识、参与意识强烈,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发展壮大,呈现出社会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因为社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Z街道撤销了社区工作站这一行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