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6月中期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困境的伦理审视及其救赎之道/李 娜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娜 日期:2017-06-13 18:28:03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发现并治理公共危机,通过迅速反应降低由此引发的损失。例如,2004年吉林某百货大楼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在半小时后才赶到现场扑救,延误了救灾的最佳时机,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做好危机预警工作,通过迅速反应与果断决策,尽快组织开展危机治理工作,避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对于突发事件,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减少由此引发的各类损失,做好危机善后工作,持续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与行为,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
  四、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困境的救赎之路
  我国社会充斥着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而风险的产生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还缺乏完善的预警监测机制,无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要想走出公共危机治理困境,政府部门必须提升伦理意识,预防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健全公共危机治理机制。
  (一)提升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伦理意识
  由于大部分公共危机的发生是难以预料的,而对其危害程度也很难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为避免公共危机引发广泛的社会恐慌,地方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事前预警,并且增强政府人员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伦理意识。[6]政府公职人员作为公共危机治理的执行者,要想突破现阶段存在的困境,有必要通过道德自律强化伦理意识,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地方政府应该做好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通过定期培训与严格监管,提高公职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让社会道德准则深入人心,并且落实到具体的公共事务管理中。借助多样化的媒体传播方式,如电视、广播、微信平台等,对道德楷模、先进人物等进行广泛宣传,为公众树立学习榜样,通过正确的公众行为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全面预防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与改善民众生活品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全面了解公众诉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提升公共治理水平的关键所在。若无法有效保障民生,不仅会降低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也容易激发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不满情绪。在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公众的期待日益多元化,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做到充分尊重群众,在日常工作中紧密联系群众,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坚持以民生为本的原则,从制度与政策方面为公众提供支持,尽快解决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如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让他们消除怨气和不满。建立畅通的民众进言通道,实现与群众的沟通交流,避免由于利益诉求反映渠道不畅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三)健全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机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和谐的因素,地方政府的公共危机治理任务更为繁重。从近年我国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来看,这些事件导致的损失很难预料,而事前的预测与事后的及时反应,是降低公共危机引发损失的必要环节。由于我国在公共危机预测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必要健全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机制,从政策、法律、信息发布制度等方面,形成完善的联动应急处理体系,有效预防与应对公共危机事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