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5月中期

互动理论视角下领导与基层群众和谐关系机制研究/刘贡南 李沫燃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贡南 李沫燃 日期:2017-06-13 09:39:26
69人,有效比为33%;汉族为62人,有效比为29.7%。有效问卷中,男性有119人,占有效比的56.9%;女性有90人,占有效比的43.1%。
  本文采用a系数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信度系数都大于0.6,说明该问卷有较理想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由Bartlett球形检验可以看出,卡方值为8312.56,显著性水平P=0<0.01,所以应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即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KMO统计量为0.847>0.6,sig显著度为0,小于0.05,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二、基层领导与蒙、哈、汉族群众和谐关系因素分析
  (一)牧民定居政策为领导与基层群众创造居住互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更加明确了要改善民生,一切以人为主要出发点,要在“定居兴牧”的工程上继续实现新的突破,尽量改善牧民的生活质量,让牧民过上具有现代文明标志的生活。2012年,巴里坤开始第二批游牧定居工程,要求牧民定居350户,其中S乡H村定居15户。据了解本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85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额达1050万元,每户平均补助3万元;从自治区财政补助、对口支援、地区、县级财政等渠道,对地方配套补助2450万元,对口支援每户平均补助1.5万元。在定居点布局规划方面,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生活质量,定居遵循三个最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人畜分离的基本原则,这样既能有效减少牲畜的臭气臭水,也能减少蚊蝇细菌对人身体的伤害,有效控制定居点疫情的发展。二是要遵循户户相连接的重要原则,每个定居点内4—10户的牧民房要左右、前后相互连接,把左户的右墙做右户的左墙,前户的后墙做后户的前墙。这种布置为了减少土地的浪费情况,减少各方面的成本,最主要是便于牧民之间的邻里互动和相互之间的照应。三是要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农业基地相结合的原则。笔者调研期间,很多的牧民已经住入安置房中,享受到国家给予的补贴。村领导及时将定居政策和定居要求给蒙、哈、汉三个民族群众作出详细解释,并与其一同居住在共同的格局领域之中,使彼此间增加亲密感和信任感。
  实施安居房工程,一方面构建了多民族定居互居的居住空间结构,另一方面增加了基层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定居下来的村民可以享受到不因转场而遭受的艰苦生活,可以接触到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多样化生活,可以在闲余时间体会不同群体带来的特色文化,这也是三个民族能够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逐步改善生活、和谐共处的原因。众所周知,地域居住空间布局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与表现形式,一直是影响不同群体互动交往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地域居住空间对于地方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双重作用,还是居住空间的格局分布对于人群日常交往的多重影响,其背后都折射出文化和行为的作用。比如在居住空间里将与谁互动交往、与其交往目的、交往方式等。[1]安居房政策的制定,既体现了国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文化互解的重视,又体现了居住格局的分布对一个地区稳定和领导行为认知的重要性。
  (二)蒙、哈、汉族群众对国家政策认可程度高
  蒙、哈、汉三个民族生活在一个村落,三者民族关系和睦是在一起生存生活的最基本保障。而民族关系的衡量标准,一方面是在同一个地区跨文化交往互动中构建的,另一方面是在国家民族的政策制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