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5月中期

领导干部“命运共同体”思维及运用艺术/周海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海涛 日期:2017-06-13 08:33:44
o;理想转化为整个人类社会共生共存哲学的逻辑基础。
  以“和”为基础,领导干部“命运共同体”思维又包含着以下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为政以德。孔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领导干部具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素质,下级才能同心同德,通过价值上的共识进而达成责任与利益的共识,整个团队才能成为“命运共同体”。所以,中国古代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中,其政治设计上的“修、齐、治、平”也好,“学而优则仕”也好,都把领导干部“有德”作为从政的首要条件。二是和而不同。以“和”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思维,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处处都要一团之气,作毫无坚守、人云亦云状。恰恰相反,“和”是以承认差异性、多元性为前提,领导干部既能尊重下属个性的发展,同时又能在价值引领上作出表率,关键时刻又能集中,而最终使整个团队达到“和”的饱满状态,这才是“和而不同”的本意。这种理念和儒家文化中另一个概念“中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前,我们讲政治规矩,严肃党内生活,重拾民主生活会传统,“红红脸、出出汗”,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搞好党内团结,正是在“和而不同”中把全党打造成“命运共同体”。三是共享发展。儒家提倡“民本思想”,其核心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我们党把其转换创新为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说“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2]。具体到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学习习近平的这种“命运共同体”思维,在本单位、本部门坚持和下级共享发展、普惠共生,多关注贫困弱势同志的工作生活,把整个单位打造为“命运共同体”。
  二、当前领导干部“命运共同体”思维存在的误区
  领导干部打造“命运共同体”思维,从古到今都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我们党查办了许多大案、要案、窝案。表面上看,一些领导干部落马是因其私欲膨胀、官德丧失、家风不正、唯我独尊以至“堡垒从内部攻破”,但究其本质,都因其过分以自我为中心,未能以“命运共同体”思维带班子带队伍,以致越走越远,成了孤家寡人。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之上,唯我独尊、独享、独行。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3]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大一统的皇帝,“车同轨、书同文”、定郡县、修长城,功莫大焉。然而秦王朝“呼啦啦似大厦倾”,究其原因在于,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打江山,在坐江山的阶段却未能及时调整政策,继续使用严刑酷法,举全国之力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以致民怨沸腾,揭竿而起。“用”而不“养”,唯我独尊,是秦始皇治国理政上最大的失策。当前,也有一些干部视公权力如“自留地”,随用随取,竭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