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4月中期

管理学视域下的理性主义价值解析/沙靖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沙靖宇 日期:2017-04-26 17:01:29
换为对管理价值形成的普遍形式认可问题。
  三、理性主义促进了管理现代化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现代化巨大进步的主要表现就是理性化。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理性主义构成现代化的思想基础与精神动力,也促进了管理现代化。
  第一,管理主体的专业化。管理主体的专业化诉求由专业人员依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化管理。古典管理理论的诞生就是管理走向专业化的标志。例如,泰罗强调一流的工人会带来一流的效率;马克斯?韦伯强调管理是一项职业化活动,而官僚制则是管理现代化的组织形式,即官僚制是讲求专业化技术与机器般效率的合理的社会组织,它排除任何个性化特征。同时,当代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强调的“让管理者来管理”也深刻地体现了管理主体的专业化诉求。与此同时,理性主义要求现代管理依靠专业化的知识与技术。如熊彼特指出:“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受过训练的专家小组的业务,他们制成所需要的东西,使它以可以预计的方式运行。早期商业性冒险的浪漫气氛正在很快消失,因为许许多多事情现在都能严密计算,而在过去,必须有天才的闪光才能看出它来。”[3]可见,依靠专业化的知识与技术,可以使管理依据“技治主义”的模式运行,从而使管理过程与目的有了预期,进而抑制管理者个人的主观意志,抹去管理的人治色彩。也就是说,现代管理主体是一个拥有高度专门化的知识、技术和其他才能的专家集合体。所以,“专家治国”在现代管理中越来越盛行。这源于理性主义对于现代管理主体专业化发展的诉求。
  第二,管理过程的制度化。传统管理的人格化色彩极为浓厚,在管理过程中推崇个人崇拜,在管理模式上强调基于人格魅力、传统习惯、感情好恶、私人关系的独断专行模式。理性主义赋予管理以一种制度化的管理过程形态,从而在根本上摆脱了传统管理的人格化状态。其典型表现在理性官僚制不是将权力授予人,而是授予其非人格的职位,同时由法律来规定各种职位的权限范围。由此,管理主体按照统一的法律和规则标准来处理公务,从而克服了传统管理的特权主义。也就是说,整个管理过程是按照理性化、程式化、标准化运作的。基于个人特权、领导权威、主观偏好的管理过程被非人格化的、普遍化的法律制度所取代。这也强化了作为人类工具理性表现形态的制度在管理中的效用。可以说,管理过程的制度化即管理活动不断趋向规范状态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取决于管理活动中规则体系的形成。规则体系实质上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形式规定下来的准则与程序,这些准则与程序构成了规范管理过程的管理制度。正是这种制度化的规则体系使管理过程摆脱了主观情感、意志等人格因素的干扰,从而走向具有形式合理性的常规化行为。这本身也源于管理制度自身所具有的普遍性、确定性、稳定性、公开性、可操作性的特征与优势。制度通过正式的规则、严格的程序、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克服了管理中的偶然性、随意性等非理性缺陷,获得普遍性、稳定性和确定性特征,从而实现管理过程的制度化。
  第三,管理目标的高效化。理性主义在目的方面通过科学分析、权衡利弊、周密计算、合理设计行为目标,在手段方面通过形式合理、技术指标、量化比较、合理选择最佳实现途径,从而为人们进行认识判断与行为选择搭建了基础平台。对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