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4月中期

公权寻租利益链阻断研究/韩 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韩 飞 日期:2017-04-26 16:12:03
此很难发现其贪腐活动,这就使得腐败者得以长期“潜伏”。根据曝光资料统计,1978年到1995年间,贪污腐败平均“潜伏期”为2至3年;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贪污腐败平均“潜伏期”攀升到5至6年;到了最近几年,被查处的省部级以上干部,贪污腐败平均“潜伏期”更是上升到10年左右。
  4.利益分赃程序化,运行趋于稳定。利益链形成后,分赃程序化,运行高度稳定。利益集团的集体腐败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腐败活动,它有比较固定的作案人员、相对灵活的作案手段以及稳定的资金流通渠道等。他们在实施腐败行为前往往已经计划好各个程序,实行分工合作,在各自的领域范围内为腐败行为进行掩护及善后处理,再根据各人的等级以及作用的大小进行利益分赃。比如,经常通过地下钱庄、现金走私,经常利用项目交易的形式向海外转移资产,借助企业投资,利用离岸金融中心,通过境外特定关系人转移资金等手段转移资产,而我国当前的技术还难以侦查与截获。另外,当前我国户口管理存在漏洞,许多官员拥有多个身份证,因此对于腐败者拥有多少房产难以提前查获。
  5.腐败产生马太效应,恶化地方政治生态。公权寻租者往往能够获得巨额财富,极度恶化了地方政治生态。“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权力寻租市场化,极大阻碍了法治国家建设。例如,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其很多亲属都是公司高层领导,利用他的关系在商场上获利丰硕;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人事任免,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各个重要岗位。他们以派系利益为重,公权寻租,严重恶化了地方政治生态,引发极度恶劣的塌方式腐败。
  二、公权寻租利益链形成的原因阐释:社会交换的视角
  1.成功命题:排斥异己,独占战略资源。由于当前我国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社会监督软弱、舆论监督虚置,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与独大。权力运行不公开,公权力日益市场化,拥有公权力的人能通过交换获得巨额非法收益,进而通过利益输送获得更大的权力和上升空间,同时培养自己的亲信,形成利益圈子,对于不是很亲近的人则想尽办法限制其权力。一把手通过排斥异己,安排亲信,巩固自己的地盘,逐步独占战略资源,造成用人一锤定音、花钱一支笔、决策一人拍板等。2000年初至2014年3月底,媒体曝光的厅局级官员腐败案,不完全统计就有367个,其中219个是担任一把手职务的,占了59.7%。[2]可见,当前一把手腐败问题非常严重,而利益交换、利益输送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的催化剂。
  2.刺激命题:制度失灵与巨额利润的诱惑。社会转轨、政府转型,社会财富几何级数增加,有效制度供给不足,自由裁量权过大,贪腐空间增加。权力处于真空状态,制度失灵与巨额利润的诱惑,使得官员一次次获得超额交换利益,却没有受到制裁与惩罚,寻租刺激游戏让观望的官员也蠢蠢欲动,越来越多的人钻制度漏洞。寻租腐败获取的利润是非常大的,许多受贿者每次少则获得几十万,多则能够达到上千万。寻租能够获得巨额利益,而整体制度防范之网要么设置不当,要么在抱团攻守下软弱乏力,利益链在交换、控制、延伸与置换中野蛮生长。
  3.价值命题:权力的稀缺性与增值性。公权的稀缺性决定增值性。利益交换空间是巨大的,这也使得更多的人对其进行投资,腐败者的权力越大,其能量也就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