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3月中期

智慧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探究/原 珂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原 珂 日期:2017-04-26 11:14:45
监控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并建立起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2]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大都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基建设施的具体实施者和数据的采集者,对数据安全应负有第一责任,同时,政府作为监管者,也应严格监管数据使用安全问题。
  (二)注重防范非制度因素,提升社会信任度
  智慧城市建设社会环境的优化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和非制度性因素改善来实现,然而,非制度性因素有时更能发挥根本性决定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制度性因素可以通过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来优化,然而非制度因素,如主管领导偏好、政府换届等,特别是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领导临时换届或不按期换届在我国已是常态的大环境下,注重防范非制度因素显得格外重要。
  此外,还应进一步规范由主要领导担任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如果高层观念开放、重视程度高,对部门协调做强制性推进,就有可能打破部门间“九龙治水”的困境,从而有效规避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社会风险。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与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虽目前还处在初期战略合作阶段,但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地方政府多接触互联网思维,从观念上有所更新和改变,然后才可能重视和科学合理地去建设,以有效规避政府盲目建设智慧城市的社会风险。若高层不重视,则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势必增多。因此,应进一步规范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用制度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还应注意的是,智慧城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的很多项目都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进行的。为此,有效提升社会整体信任度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社会要达至良好的治理状态,必须拥有大量基于互惠规范和普遍性信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鉴于社会的普遍性信任不是事实给定的,而是需要通过复杂过程缓慢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防范智慧城市建设社会风险过程中,要提升智慧城市社会普遍性信任水平就必须提高技术风险的可预见性,提高制度体系的可靠性,提高人际关系的可信赖度。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构成信任的三大基本要素,即可预见性、可依靠性和可信赖度,三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三)积极发展智慧产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需要智慧,不仅在于需要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在于打造合理的产业支撑体系和智慧应用领域,其关键在于积极发展智慧产业。智慧产业作为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永远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创新战略的主线,没有这一条,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一句空话。譬如,合理规划智慧产业布局、发展智慧软件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生命科学、现代农业等。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智慧产业的支撑,与此同时,其释放的需求与能力也将极大地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
  另外,要及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所谓政策,究其本质是一种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其不仅能将有限的资源有效投入某一特定领域,而且还能积极吸引其他社会资源向该领域的高度集聚。在这种意义上,政策作为一种制度性资源,其对一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