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3月中期

智慧城市建设社会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探究/原 珂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原 珂 日期:2017-04-26 11:14:45
表面上看,当前我国很多城市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宁波等城市都已经制定并颁布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及其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但究其根本则会发现,国内大多数城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投入是极其有限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限制了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环境的构建和培育。
  四是非制度性因素风险。智慧城市建设社会风险构成不仅包括组织、法律、政策、实施策略等显性的制度性风险因素,还包括大量隐性的非制度性风险因素。在实践中,各界通常较多关注制度性风险因素,而事实上,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往往更具决定性作用。“各种社会制度的良好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些非制度性的社会规则”,如价值观、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社会信任等。其中,“隐私的缺失”将是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无形风险之一,居民出于对个体隐私的担忧将可能反对物联网系统的泛在布控和不接受个人信息在“云”中传递,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性工程也将因此难以全面铺开。在实践中,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很多地方可以说是“一把手工程”,许多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都是由市长或主要市领导担任,其在统筹规划、部门协调、资源配置及执行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若“一届政府一个样”,反而容易造成“半拉子”工程,造成社会风险增大。此外,城市发展水平、居民综合素质等也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非制度性因素,忽视这些方面,将会错误地低估智慧城市建设之风险。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及其良好运行,除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智慧外,还应是公民智慧、政府智慧、生活智慧和环境智慧的结晶。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防范策略
  智慧城市建设社会风险研究的核心目标并不在于完整识别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社会风险要素,而在于深入分析这些风险要素及其发展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风险干预方法,以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当然,这也是风险概念的重要蕴含之一——可预防性。具体来说,针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防范策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信息安全机制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推进与实施。这一过程对一些城市来说,其建设可能只需一两年,而对另一些城市来说,或许则需十几年甚至更久。为此,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中,财力资本的雄厚与否,往往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社会风险防范程度高低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若要有效防范智慧城市建设社会风险,首先,需要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尤其是在物联网规划、平台建设、应用示范、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以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社会风险。其次,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机制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是第一位重要的因素,以防止信息的泄露与不合理使用。为此,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机制建设,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建设,并严格推进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定期检查制度。另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