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2月中期

意识形态、权力与媒介议题的生成与扩散/阳雨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阳雨秋 日期:2017-03-16 11:30:34
列政治体制和制度设计决定了媒介体制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一方面,媒介的宣传报道工作以意识形态要求为基本原则。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就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来”等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宣言色彩的词句。这些准则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章程》、执政党的文件、重要会议报告中的内容高度契合,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反映。另一方面,媒介宣传报道的内容以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如《准则》规定,“坚定地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宣传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内容”。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内容,且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因此,在中国,媒介更多的是充当了意识形态的工具,这也决定了在媒介议题设置上,更多的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并把与意识形态相关的议题作为主要内容。所以,像“中国梦”这样具有强烈意识形态感召色彩的话题很容易也必然会成为媒介报道的主题。
  (二)权力结构:党和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执政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闻事业也必须置于执政党的领导之下。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对媒体采用的是属地化管理,地方政府控制了媒体的财政权”[5]。通过业务主管、精英吸纳、财政控制,事实上形成了媒体对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关系使得媒介议题与党和政府议题常常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媒介的议题自主设置空间常常被压缩。因而,媒介成为党和政府的代言者与发声筒,即官方媒体。
  (三)机会之窗:领导权力的介入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以此为起点,各类媒体关于“中国梦”的讨论呈迅速增长之势。各类媒体纷纷围绕“中国梦”的内涵、价值与意义、指定群体、“中国梦”的特色、“梦想系列”和实现路径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广范围和长时间的报道。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又一次阐述了“中国梦”,将其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作为新闻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政治领导人的讲话这一标志性事件。在2012年之前,关于“中国梦”的新闻报道非常少,但在习近平发表“中国梦”的讲话后,报道数量陡增。可见,在“中国梦”的议题报道中,代表国家权力的政治领导人的介入为媒介议题的生成提供了政治时间。
  (四)议题的生成与延续:以官方媒体为例
  政治领导人讲话为媒介议题的生成创造了机会之窗,这也意味着政治权力对媒体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习近平讲话次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发表了“实干让‘中国梦’更美丽”的文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深圳特区报》《经济日报》《湖南日报》《河北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