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8月中期

话语体系创新:实现网络化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先决条件/程洪宝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程洪宝 日期:2016-09-12 17:32:21
面充满了大量的政治术语、学术话语,而不是“简单明了”的百姓语言,在网络化条件下的这种话语传播大大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
  三、网络化条件下实现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网络化条件下要保障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理性权威,扩大其网络影响,需要重新建构网络叙事空间,在保持其阶级性和民族性的基础上以普遍性的形态深入网络生活,进而开辟网络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提升党的意识形态与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的契合度。党的意识形态被人民群众认同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其自身具有理性权威。这种理性权威的确立需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具有说服力。怎样才能建构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呢?“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这就决定了党建构的意识形态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各种需要相契合,才会最终被接受和认同。因此,党的理论体系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回答社会实践和网络空间中提出的现实问题,以关注民生、尊重人民群众利益的公平实现为要点阐释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把握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话语更新,以包容的态度吸收大众话语,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度。网络文化的发展造成人民群众思想活动呈现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性和选择性等特征,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多变。此种变化要求党的意识形态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体现更大的包容性。马克思主义建立在人类共有价值基础之上,在发展历程中通过提炼和补充这些共有价值使之进一步科学化,以展现其强大的包容性。在互联网时代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就是增强意识形态的普适性,即建构意识形态需要体现古今并重,以科学态度继承我国优良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传统意识形态中的合理成分;要做到中外并重,以开放的眼光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国外的新思想、新知识,形成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建构融通中外的话语系统;要做到官民并重,关注网络话语,从中获取网络舆论的新特点,将官方话语与网络话语相结合,形成更具融合力的网络话语体系。
  第三,正确对待工作上的话语转化,形成易于接受的通俗话语。党的意识形态最终要外化为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才能彰显其价值。这些体现理论、制度和政策的学术性、政治性话语需要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从而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并接受,这就需要实现必要的话语转换,在话语表达上实现学术性、政治性话语向大众话语的转化。在深入网络生活、加强网络空间话语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转化成大众话语甚至网络话语,避免党的意识形态与国民教育体系、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以及网络传播体系相脱节,增强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
  第四,提炼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面向国际传播的话语系统。在与西方话语的交锋与交流中,善于向对方表达自身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流过程中,习惯直接用自己母语的话语方式表达思想,而没有考虑到用适合西方人的方式来表达”[6]。对此,习近平指出,“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