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8月中期

深化改革背景下党政干部思想状况的调研与成因分析/彭 姝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彭 姝 日期:2016-09-12 17:28:43
夺者和失败者,因此,转型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矛盾分化和积累的过程。从行业、职业的对比来看,机关单位的工作相对远离市场化改革的一线,难以直接分享改革带来的收益与成果,而在日常生活中,却要直接承受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成本提升的代价,这成为影响机关干部价值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不断高涨的房价、物价,机关干部这一群体形成了较为普遍的相对剥夺感和危机感,甚至对自身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近年来,体制内职工辞职、转行、申请提前退休的现象并不鲜见,机关工作对干部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2.从机关单位内部来看,不同时代、不同岗位的干部在改革利益的分配格局中所处的位置、所获得的收益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机关干部利益诉求的分化。就机关单位内部来说,部分掌握核心权力和资源的部门有更多机会参与或干预市场活动,从中获得灰色收益,一些腐败现象也由此滋生;而相对“务虚”、“边缘”的“冷衙门”则显得有些“清汤寡水”“拮据寒酸”,倍感弱势。改革成果分配的代际不均在机关单位表现也非常突出,不同年代入职机关的公职人员对改革的观感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机关任职的年轻一代,其收入所得很难负担成家立业、购房育儿的生活成本,啃老族大面积存在,他们的利益诉求多发生在物质条件的改善、工作的经济回报等方面,而对于改革的长远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主流叙事则表现得相对淡漠。
  (三)改革中反腐与限权同时进行,机关工作作风得以改善的同时,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也受到一定打击
  1.反腐倡廉建设有力改善了机关工作作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干部明哲保身、不敢作为等新问题。反腐倡廉、限权问责的改革,有利于扩大和规范对于公权力的监管和约束,划定权力的运行边界,改善机关单位公务人员的为官做事之风。然而,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尚未建构起来,干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资金使用和行政审批等敏感环节时,纷纷遭遇无据可依、领导不批的尴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望拖延之风、明哲保身之行开始成为机关不良工作作风的新常态。
  2.限权问责的行政环境约束下,一些机关单位出现干事创业精神弱化甚至“改革空转”的现象。深圳一直被誉为改革和创新之城,这份荣誉的获得跟多年来干部队伍敢闯敢干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实践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改革发展的既有成就也造就了部分干部的自满心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其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不少干部对自身的要求仅限于完成本职工作,并未认识到机关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工作的公共价值,相应也就缺乏这份工作必需的公共情怀和奉献精神,缺乏钻研创新的动力和勇于担当的魄力。
  (四)机关党建的工作机制不够顺畅、人才编制配备不足等问题降低了党务工作的创新力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1.党建工作部门的权和事不对等,工作的重要性与上级给予的重视程度不相称。理论上,“党员主体是党内个人主体和组织主体的统一,组织主体以‘家庭’的形式吸纳与整合个人主体,是个人主体利益诉求、政治意愿乃至政治行为等表达与实现的重要平台”[2]。然而,实际工作中机关党委不是一级权力部门,虽然从事发展党员、服务党员、培养党员的相关工作,但对于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