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7月中期

新常态与我国领导力变革新趋势/王艳珍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艳珍 日期:2016-07-13 10:07:33
化考验领导力变革
  经济发展的变化也要求领导力变革与之相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党的领导力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验。然而在实践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生的新变化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在“追赶周期”中出现的阶段性新变化最凸显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发展有上有下。即质量上去了,速度下来了。从1978年改革开始到2012年,中国的投资增速在20%以上,GDP增长在10%以上,是“速度效益型”的模式。而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下行至7%多一点,经济质量则明显改善,是“双中高型”的模式。二是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在过去30多年里,生产要素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转向效率高的部门,从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也基本上完成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为此,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除了宏观经济调控之外,就是要进行经济计划管理。
  (二)传统的领导力难以满足新常态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是能力不足与赶超发展相悖。领导力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能力,是把思维观念转化为领导实践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新常态下要想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在领导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观念滞后”与“本领恐慌”的问题。要求领导者具有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前瞻性预测与决策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善于抓主要矛盾及带动大局发展的能力等。这与曾经更多关注单一的、急风暴雨式的和强硬的领导方式或能力有很大区别,经济社会发展在由低级向高级转变、在由量向质的转化过程中,要求领导者的观念也同样实现转型。若在一些新经济、新技术领域中国不能占有市场,就难以有与世界各国相抗衡的竞争力,要从追赶者转变为赶超者,就需要创新思维模式和政策体系。目前领导力不足与赶超发展相悖的问题绝不可轻视。
  二是决策近视与持续发展相悖。2006年,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10家中央企业原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有两个对比数字十分耐人寻味,通过审计查出这些企业转移挪用、贪污受贿等涉嫌经济犯罪金额16亿元,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45亿元[4]。这两个数字反映了少数领导干部公共财政意识和理财责任感的严重缺失,肆意糟蹋纳税人的钱,却又没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这些措施能否及时有效地介入与发挥作用,不仅关系到对待人民创造财产的态度问题,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领导者决策能力的信任问题,关系到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在新常态下要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新的发展,担负起科学发展的新使命,实现转型与新发展,就必须克服领导决策近视。
  三是因循守旧与创新发展相悖。当前,许多领导者创新意识薄弱。有些人墨守成规,习惯于在原有的框架内解决问题,习惯于慢节奏、满足于并希望保持现有的常规;也有些人随遇而安,缺乏积极进取精神,胸无大志安于现状,没有更高追求,不努力研究新问题,特别是觉得自己的职务已遇到“天花板”时,更是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对于改革创新之事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些人怕担风险,对创新问题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尽管任何创新都是有风险且都不可能是一次就成功的,但政府
[1][2][3][4][5]